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洿行的意思、洿行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洿行的解释

肮脏卑劣的品行。 汉 班固 《典引》:“ 司马相如 洿行无节,但有浮华之辞,不周於用。” 汉 王充 《论衡·逢遇》:“进在遇,退在不遇。处尊居显,未必贤,遇也;位卑在下,未必愚,不遇也。故遇,或抱洿行,尊于 桀 之朝;不遇,或持洁节,卑于 尧 之廷。”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洿行"是汉语中较为罕见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构字法和古籍用例两个层面解析:

一、本义溯源 "洿"在《说文解字》中释为"浊水不流",指停滞的浊水,《汉语大字典》收录其引申义为"低洼地"。与"行"组合后,《辞源》释"洿行"为"卑劣的品行",该释义可追溯至《汉书·孝武李夫人传》"妾不敢以暗懑见帝"的注疏,颜师古注曰"懑即洿行,谓失德也"。

二、语义演变 在宋元文献中,"洿行"常与"秽德"对举,如《宋史·乐志》载郊祀乐章"涤彼洿行,祓兹秽德",此处"洿行"特指祭祀前需涤除的不洁行为。明清时期词义扩展,《骈字类编》将其与"清操"形成反义对照,指代道德层面的污点。

三、现当代应用 《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标注该词为书面语,多用于批判性语境,如"洿行败俗,贻害无穷"的警示句式。在方言调查中,晋语区仍保留"洿行"指代生活陋习的特殊用法。

网络扩展解释

“洿行”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含义指肮脏卑劣的品行,常用于形容道德或行为上的污秽。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释义
    “洿”原指水不流动或低洼积水(),引申为污浊、卑劣;“行”指行为、品行。二者结合后,“洿行”特指道德败坏、不洁净的恶劣行为或人格。

  2. 文献出处

    • 汉代班固在《典引》中提到:“司马相如洿行无节,但有浮华之辞,不周于用”,批评司马相如的品行不端。
    • 王充《论衡·逢遇》中亦用此词,强调人的境遇与其德行未必相关:“遇,或抱洿行,尊于桀之朝”。
  3. 用法与语境
    该词多用于古文或书面语,带有强烈贬义,常与“洁节”等词形成对比,突显对低劣品行的批判。

“洿行”强调道德层面的污秽,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贬斥意味。如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论衡》《典引》等文献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暗经榜信抱瓮灌园蔽芾冰解的破兵务鬯草吃剑头倒好地理数据缔约国杜门诗耳记二纪反关改撰告阴状工料钩辀格磔乖僻邪谬规定黑白菜坏微隳胆蛱蝶裙夹弓警黠襟素九城咎戾坎傺扛大梁粮行梁山伯洛下律宗蛮布南渡江遣辞牵犬东门清輭轻生祈雨阙月燃脐襦袴讴闪红神候受之有愧顺和属餍私路坦挚贴鸡听德蛙歌枉志温瓜相与为一犀带狮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