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继承。《旧唐书·仆固怀恩传》:“幸遇陛下龙跃天衢,继纘鸿业。” 明 刘崧 《送杨公望》诗:“茂名最树立,令绪慎继纘。”
继缵(jì zuǎn)是汉语复合词,由“继”与“缵”两个单字构成,其核心语义指向“接续、继承”的行为与状态。据《汉语大词典》解释,“继”本义为“连续不断”,《说文解字》载“继,续也”,特指事物在时间或空间上的延续性;“缵”则源自古汉语,意为“继承前业”,《尔雅·释诂》注“缵,继也”,多用于描述对先祖功业或文化传统的承袭。两字连用形成语义叠加,强调对既有事务、职责或文化体系的系统性接续。
在具体语境中,“继缵”常见于历史文献与典章制度记载。例如《旧唐书·职官志》记载唐代官员选拔制度时,使用“继缵前绪”表述官职世袭的合法性。该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但在研究古代礼制、宗法制度时仍具学术价值,例如表述家族谱系承继或文化遗产保护时,可引用该词强化文本的历史厚重感。
引用参考:
1.《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2.《说文解字注》中华书局2013年整理本
3.《尔雅义疏》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点校本
4.《旧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标点本
“继缵”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jì zuǎn,其核心含义是继承,尤其指对前人事业、功业或传统的延续。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继缵”由“继”和“缵”两个同义字构成,均表示“接续、延续”之意。根据《旧唐书》和明代诗文用例(如“继纘鸿业”“令绪慎继纘”),可理解为继承并延续前人未竟的事业或传统。
例如:
幸遇陛下龙跃天衢,继纘鸿业。(《旧唐书·仆固怀恩传》)
茂名最树立,令绪慎继纘。(明·刘崧《送杨公望》)
字源结构
与“继缵”相关的成语包括:
“继缵”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更多出现在古籍或学术讨论中。如需表达类似含义,可替换为“继承”“传承”等更通用的词汇。
如果需要进一步查阅例句或历史出处,可参考《旧唐书》相关章节或古典诗文集。
暗心迸击便乃笔工避形倡荡禅机查无实据持斧翁窗帘传箭出师不利聪明过人等级对胶阏密恩威并用翻贺为吊翻检风鬟雨鬓丰显根痼勾惹关访光彩夺目谷耗圭角鹖戴昏话混粮匠工诘诉紧邻看座栲折客刺狂态罗圈儿揖密简莫斯科保卫战内史捻捻腻腻酋豪曲诺渠水三角债三兔穴韶陔深远师昭炭疽贪恣偷乐土蝗推舟于陆图像处理五极吾侬现金帐笑喜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