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戟指的意思、戟指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戟指的解释

[fulminate] 伸出食指和中指指人,其形像戟一样。表示愤怒或勇武的情状

详细解释

(1).伸出或竖起食指和中指。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瑞云》:“即令以盥器贮水,戟指而书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焦螟》:“戟指咒移时,婢忽起,长跪。”

(2).谓伸出手指斥责他人。 明 李东阳 《奕说》:“其胜者施施然,若闢土地而朝 秦 楚 ;不胜则頳面戟指,无所不至。”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出关>的“关”》:“然而别一方面,慷慨激昂之士也露脸了,他戟指大叫道:‘我们 中 国有半个 托尔斯泰 没有?有半个 歌德 没有?’”参见“ 戟手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戟指,汉语复合词,由“戟”与“指”构成。本义指以手指直戳,形如古代兵器戟的尖锐动作,后引申为愤怒斥责或激烈指责的姿态。以下为具体解析:

1. 字义溯源

“戟”为古代长柄兵器,顶端兼具矛与戈的双重功能,可刺可勾(《汉语大词典》)。“指”表示手指的动作指向。二字组合后,“戟指”生动呈现手指如戟般凌厉的形态,常用于刻画情绪激烈的肢体语言。

2. 语义演变

先秦文献中,“戟”已具备象征攻击性的文化意象。《左传·哀公二十五年》载“戟其手”,即以手作戟形表达威胁,此为“戟指”的早期语用雏形。至明清小说中,“戟指痛骂”“戟指怒目”等表述定型,凸显斥责时手指挺直、力度外显的特征。

3. 现代释义

《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该词为动词性短语,释义包含两层:(1)动作层面:伸直食指、中指指向对方;(2)语用层面:伴随咒骂或严厉指责,如“戟指大喝”。其隐含的对抗性与情绪强度,使其区别于普通“指点”。

4. 文化隐喻

学者王力在《汉语词源探析》中指出,该词通过兵器具象化抽象情绪,符合汉字“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造字逻辑。手指的戟形指向,实质是语言暴力在肢体符号上的投射。

5. 使用范畴

当代多用于历史叙事、文学描写及口语强调场景,如:“他戟指喝道:‘尔等竟敢欺瞒!’”需注意语境适配性,日常交流中过度使用易显戏剧化。

网络扩展解释

“戟指”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jǐ zhǐ(第三声),指伸出食指和中指指向他人,其形态模拟古代兵器“戟”的分叉形状,多用于表达愤怒或勇武的情态。

具体解析:

  1. 字形与字义

    • 字形由“戟”和“指”构成。“戟”为古代长柄兵器,结合戈与矛的特点(可刺可钩),象征攻击性;“指”即手指动作,两者结合生动描绘了用类似戟的分叉手势指向对方的行为。
  2. 核心含义

    • 愤怒指责:如明代李东阳《奕说》中“赪面戟指,无所不至”,描述因愤怒而面红耳赤、伸指斥责的情状。
    • 勇武姿态:在文学或历史场景中,也可表现人物刚毅勇猛的形象,如“戟指怒目”。
  3. 用法示例

    • 常见于书面或文学表达,如:“他戟指喝道:‘尔等岂敢!’”
    • 近义词为“戟手”,二者可互换,但“戟指”更侧重动作形态。
  4. 相关扩展

    • 成语“戟指嚼舌”形容激烈指责;典故“折戟沉沙”则借戟的损毁喻指失败惨重。

常见误区:

总结而言,“戟指”通过手势与兵器的关联,强化了情感或气势的表达,常见于古典文学及历史叙述中。

别人正在浏览...

摆脱谤诵背礼勃谿不规矩不自在産牧焯耀赤眉愁城搊杀忖料存取挫磨胆壮气粗鼎出夺误富年附狎扞圉还带和简鸿汉假眉三道监主自盗椒焚桂折借古讽今进退无所壳子廓廓浪走劳乏料次六羽龙胄秣饲内心里胖子年漂浪匹裂罴卧僻县圻堮岐梁气丧丘虚荣啓期三龙祠杉松筮宅适值特警脱皮儿裹剂万能胶瓦砚武部毋或献状笑话谢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