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瓦砚的意思、瓦砚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瓦砚的解释

亦作“ 瓦研 ”。以古宫殿瓦制作的砚。 汉 未央宫 、 魏 铜雀台 等诸殿瓦,瓦身如半筒,厚一寸弱,背平可研墨, 唐 宋 以来人取以为砚。亦指陶制的砚。《新唐书·地理志二》:“ 虢州 弘农郡 ……土贡:絁、瓦砚、麝、地骨皮、梨。” 宋 欧阳修 《砚谱》:“ 青州 潍州 石末研,皆瓦砚也。” 明 马愈 《马氏日抄·李廷珪墨》:“予一日至 英国府 中,见勋卫留 冯损之 作字,出 建安 瓦研、御府长毫雉花笔。” 清 朱栋 《砚小史·古砖古瓦》:“瓦砚与澄泥石末类也,而甚不同。石末诸品起后世;瓦则自 魏 而 汉 而 周 ,歷年甚久。”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瓦砚是中国传统文房用具中的一种特殊砚台,指以古代建筑残瓦为原料加工制成的砚台。其核心特征体现在材质来源与工艺价值两方面:

  1. 词源与形制

    瓦砚的“瓦”特指汉代未央宫、魏铜雀台等宫殿建筑遗留的陶瓦。这类瓦片因烧制工艺精良、质地坚密,被文人视为制砚佳材。《汉语大词典》定义其“以古瓦为材,形制古朴,多作圆形或椭圆形”,强调其材质的历史属性。

  2. 历史溯源

    据宋代苏易简《文房四谱》记载,唐代已有将汉魏古瓦改制成砚的实例,至宋代形成收藏风潮。米芾《砚史》特别推崇铜雀台瓦砚,称其“贮水数日不渗,发墨如油”,印证了瓦砚的实用价值。

  3. 文化象征

    瓦砚承载着“物以载道”的文人审美,清代朱栋《砚小史》指出:“古瓦经岁火,土气尽去,质坚如玉”,这种时间淬炼的质感被赋予“历久弥新”的文化寓意,成为书房雅趣的象征。

  4. 工艺特征

    故宫博物院藏品研究显示,典型瓦砚多保留原始瓦当纹饰,并在砚池部分进行浮雕加工,常见青龙、白虎等四神纹样,体现“大匠不雕”的艺术理念。

网络扩展解释

“瓦砚”是古代一种以宫殿建筑瓦片为材料制作的砚台,其含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释:

1.基本定义

瓦砚指用汉魏时期宫殿(如未央宫、铜雀台)的殿瓦加工而成的砚台。这类瓦片呈半筒形,厚度约一寸,背面平整适合研墨,唐宋时期被文人广泛使用。

2.历史与材质

3.文化意义

4.别称与关联

若需进一步了解瓦砚的形制或历史记载,可参考《新唐书·地理志》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半酣被创被动边僥别试布袋不老气不长心猜愎查账橙丝驰术酬拜德车都船敦任厄灾费日负带福德田干宝革条葛衣寡恩诡巧号弓耗涸候风侯冈后天洄纠监市节支即即世世金谷紧要克清可意浪抗立刻流比楼护智碌碌公緑瓷魅惑墓田内部矛盾片言只字漂溺七步成章戎曼荣侍审量施针石菑顺慈潭渊通逵伟仕效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