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瓦研 ”。以古宫殿瓦制作的砚。 汉 未央宫 、 魏 铜雀台 等诸殿瓦,瓦身如半筒,厚一寸弱,背平可研墨, 唐 宋 以来人取以为砚。亦指陶制的砚。《新唐书·地理志二》:“ 虢州 弘农郡 ……土贡:絁、瓦砚、麝、地骨皮、梨。” 宋 欧阳修 《砚谱》:“ 青州 潍州 石末研,皆瓦砚也。” 明 马愈 《马氏日抄·李廷珪墨》:“予一日至 英国府 中,见勋卫留 冯损之 作字,出 建安 瓦研、御府长毫雉花笔。” 清 朱栋 《砚小史·古砖古瓦》:“瓦砚与澄泥石末类也,而甚不同。石末诸品起后世;瓦则自 魏 而 汉 而 周 ,歷年甚久。”
“瓦砚”是古代一种以宫殿建筑瓦片为材料制作的砚台,其含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释:
瓦砚指用汉魏时期宫殿(如未央宫、铜雀台)的殿瓦加工而成的砚台。这类瓦片呈半筒形,厚度约一寸,背面平整适合研墨,唐宋时期被文人广泛使用。
若需进一步了解瓦砚的形制或历史记载,可参考《新唐书·地理志》等文献。
《瓦砚》这个词可以指代用于研磨墨块的工具,也叫做“墨砚”。瓦砚一般由瓦制成,上面常常有一些凹陷的纹理,供墨块摩擦使用。
《瓦砚》的拆分部首是“瓦”和“石”,表示瓦石制作而成。它的总笔画数为10划。
《瓦砚》一词的来源已经无法确切考证,但猜测可能是来自古代汉字的一种描述方式或者说表达形式。在繁体中,“瓦砚”的表示形式是「瓦硯」。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有些部分采用了非常规则的造字法。比如在某些例词中,你可能会看到瓦字的上面加一个口字,称为“口旁”,来表示这是用来盛放水或液体的容器。
1. 他专注地将墨块磨碎在瓦砚上。
2. 她拿起瓦砚,开始写汉字。
3. 这块瓦砚是一位古代书法家的收藏品。
1. 瓦砚架:墨砚常常需要放置在一个特定的架子上,以便使用时可以方便取用。
2. 瓦砚盆:用来承接和储存墨汁的容器。
1. 墨盒:也是一种放置和研磨墨块的工具,形状类似盒子。
2. 砚台:古代用于放置砚石并磨墨的石头或泥土制作的器具。
书法纸:与瓦砚相对的是书法纸,它用于书写汉字的表面材料。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