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岐山 和 梁山 的并称。 汉 张衡 《西京赋》:“ 岐 、 梁 、 汧 、 雍 , 陈寳 鸣鸡在焉。” 唐 杜甫 《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诗:“顿兵 岐 梁 下,却跨沙漠裔。” 仇兆鳌 注:“ 岐 梁 二山,在 凤翔 境内,王师在焉。”
(2).借指 李茂贞 和 朱温 。 唐 末, 朱温 封 梁王 ; 五代 初, 李茂贞 自称 岐王 。 宋 陈师道 《后山谈丛》卷二:“ 唐 末, 岐 梁 争长,东院主者知其将乱。”
“岐梁”一词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结合不同来源的信息综合说明如下:
部分来源(如)提到“岐梁”作为成语指“关键支撑”,但此用法在其他权威文献中未见记载,可能为引申或误植,建议以地理与历史借代为主流释义。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典及唐代至宋代的历史文献。
《岐梁》一词是指两座位于中国河南省洛阳市南部的山脉,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岐山位于伊河的北岸,梁山则位于汝河的南岸。这两座山以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在中国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岐梁》的拆分部首分别是《山》和《木》。其中,《山》表示与地理、地形相关,《木》表示与植物、森林相关。《岐梁》的共计16划。
《岐梁》这个词最早出现在《诗经·周南·关雎》中,意指岐山和梁山。岐和梁二山为中国古代的两个重要山脉,因此《岐梁》也逐渐成为代指古代中原地区的称谓。
在繁体字中,《岐》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梁》的繁体写法为《樑》。
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中,《岐》的形状与现代相似,只是笔画的顺序稍有差异。对于《梁》,古代的写法更加复杂,包含更多的构造部首。
1. 《岐梁之地》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之一。
2. 这座城市位于岐梁之间,地理条件得天独厚。
组词:岐路、梁柱、岐黄、梁山好汉。
近义词:岐峰、岐黄、昆仑。
反义词:平原、坦途、康庄。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