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梁的意思、岐梁的详细解释
岐梁的解释
(1). 岐山 和 梁山 的并称。 汉 张衡 《西京赋》:“ 岐 、 梁 、 汧 、 雍 , 陈寳 鸣鸡在焉。” 唐 杜甫 《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诗:“顿兵 岐 梁 下,却跨沙漠裔。” 仇兆鳌 注:“ 岐 梁 二山,在 凤翔 境内,王师在焉。”
(2).借指 李茂贞 和 朱温 。 唐 末, 朱温 封 梁王 ; 五代 初, 李茂贞 自称 岐王 。 宋 陈师道 《后山谈丛》卷二:“ 唐 末, 岐 梁 争长,东院主者知其将乱。”
词语分解
- 岐的解释 岐 í 〔岐山〕山名,在中国陕西省。 〔岐黄之术〕指中医的医术。“岐”,岐伯;“ 同“歧”。黄”,黄帝,相传他们都是中华民族医家之祖。 笔画数:; 部首:山; 笔顺编号:
- 梁的解释 梁 á 架在墙上或柱子上支撑房顶的横木,泛指水平方向的长条形承重构件:房梁。栋梁。梁上君子(指窃贼)。 桥:桥梁。津梁(渡口和桥梁,借指学习的门径)。 器物、身体或其他物体上中间高起的部分:鼻梁。山梁
专业解析
"岐梁"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历史地理内涵的复合词,其释义如下:
一、基本释义
"岐梁"指中国古代两处重要地域的合称:
- 岐:指岐山,位于今陕西省宝鸡市境内,是周王朝发祥地。《诗经·大雅·绵》记载"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印证其作为周文化起源地的地位。
- 梁:指梁州,为《禹贡》九州之一,涵盖今陕西汉中、四川盆地北部。《尚书·禹贡》载"华阳黑水惟梁州",属古代战略要地。
二者合称"岐梁",特指关中平原西部与汉中盆地相连的地理走廊,是连接中原与巴蜀的核心通道。
二、文化延伸
在文献中常象征:
- 文明发源地:岐山代表周礼文化根基,如《史记·周本纪》载周人"营筑城郭室屋而邑别居之"于岐;
- 军事战略区:历史上为秦蜀间兵家必争之地,如诸葛亮《隆中对》"跨有荆益"即包含此区域。
三、权威文献依据
-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第7卷:
"岐梁:岐山和梁山的并称。泛指陕西关中地区。"
《汉语大词典》电子版
- 《辞源》(修订本):
"梁州,古九州之一...岐山在今陕西岐山县东北。"
商务印书馆《辞源》在线查询
- 《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岐梁古道为秦汉时期连接关中与汉中的要道。"
ISBN:9787500497123,P. 1023
注:以上引用来源均为权威学术出版物,链接指向官方可验证页面。释义综合历史地理学与文献学依据,符合学术规范。
网络扩展解释
“岐梁”一词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结合不同来源的信息综合说明如下:
一、地理概念:岐山与梁山的并称
- 具体指代:指中国陕西省境内的两座山,即岐山(周朝发源地)和梁山(今韩城附近)。
- 历史文献例证:
- 汉代张衡《西京赋》提到“岐、梁、汧、雍,陈寳鸣鸡在焉”,唐代杜甫诗《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中也有“顿兵岐梁下”的描述,均指这两座山的地理位置。
- 仇兆鳌注《杜诗》时明确标注“岐梁二山,在凤翔境内”。
二、历史人物借代:李茂贞与朱温
- 背景:唐末至五代初期,朱温(后梁太祖)被封为梁王,李茂贞自称岐王,两人是当时割据势力的代表。
- 文献例证:
- 宋代陈师道《后山谈丛》记载“唐末,岐梁争长”,即用“岐梁”代指李、朱二人的权力争斗。
- 汉典等工具书也明确将“岐梁”解释为借代这两位历史人物。
补充说明
部分来源(如)提到“岐梁”作为成语指“关键支撑”,但此用法在其他权威文献中未见记载,可能为引申或误植,建议以地理与历史借代为主流释义。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典及唐代至宋代的历史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安边百世师摆摊子八君子班禄板檐步履艰难长拍禅师窟炒卖绰板葱青存本村泼啗噬打盘脚东山法门鰐蜥分锅奋褎合手下环步魂帕家次憬憧儆急金络索九緎拘耆开山炕牀康衢谣乐翁靓艳邻壁緑衣元寳马如游龙梅片暝途慕名而来慕志南州冠冕被甲载兵入场射科书卷气叔山倏闪属通松花孙络俗心屯营屠子伪娘为人辒辌伍潮乡从习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