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匕鬯的意思、匕鬯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匕鬯的解释

(1).《易·震》:“震惊百里,不丧匕鬯。” 王弼 注:“匕,所以载鼎实;鬯,香酒。奉宗庙之盛也。”后因代指宗庙祭祀。 南朝 陈 徐陵 《皇太子临辟雍颂》:“皇太子耀彼重离,光兹匕鬯,仪以天文,化成天下。” 唐 陈子昂 《大周受命颂》:“臣闻天无二日,土无二王,皇帝嗣武,以主匕鬯,岂不宜乎!” 清 刘岩 《赠人》诗:“匕鬯苟不隳,何妨惊百里。”

(2).泛指饮食用具。 清 曹寅 《闻静夫伤臂口占二诗慰之》之一:“偶然成缺陷,匕鬯改前持。”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匕鬯(bǐ chàng)是汉语中的古语词,最早见于《周易·震卦》,具有特定文化内涵。其释义可从以下角度展开:

一、词源解析 “匕”指古代祭祀时用于舀取食物的匙形器具,《说文解字》释为“匕,所以比取饭”。“鬯”是古代祭祀专用香酒,由郁金草与黑黍酿制,《周礼·春官》记载“鬯人掌共秬鬯”。二字组合构成祭祀场景的核心意象。

二、本义与引申义 原义特指祭祀器具与祭品,《周易·震卦》载“震惊百里,不丧匕鬯”,描述重大变故中仍能保持祭祀仪轨,象征社会秩序的稳定。后引申为:

  1. 代指宗庙祭祀,《汉书·五行志》用“匕鬯之事”指代国家祭祀
  2. 比喻政权稳固,《旧唐书·礼仪志》称“匕鬯无惊”形容太平治世

三、文化影响 作为中华礼制文化的具象符号,匕鬯组合体现了“敬天法祖”的文明特质。《礼记·礼运》将“陈其牺性,备其鼎俎”列为祭祀要义,其中匕鬯是沟通人神的重要媒介。在历代注疏中,郑玄、孔颖达等经学家均对此有专门训释。

四、现代使用 现代汉语中多用于成语“匕鬯不惊”,形容处事镇定、秩序井然。该词常见于历史文献研究、古代礼仪制度论述等学术领域,《汉语大词典》《辞源》等权威辞书均收录此条目。

网络扩展解释

“匕鬯”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区别,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1. 字面构成

    • 匕:最初指古代取食的勺子(类似羹匙),后也指匕首。
    • 鬯:读作chàng,指古代祭祀用的香酒,以郁金草和黑黍酿制,象征宗庙祭祀的庄重。
  2. 组合意义
    两字合称“匕鬯”,原指宗庙祭祀时盛装祭品的器具(匕取食物,鬯盛香酒),后引申为代指祭祀活动本身。


二、引申含义

  1. 代指宗庙祭祀
    出自《易经·震卦》“震惊百里,不丧匕鬯”,描述即使外界动荡,宗庙祭祀仍不受影响,象征国家或家族根基的稳固。

  2. 泛指饮食用具
    在部分文献中,“匕鬯”扩展为饮食器具的统称。

  3. 成语“匕鬯不惊”
    原指军纪严明,不扰民、不破坏祭祀;现多形容处事镇定,临危不乱。


三、使用场景


四、注意事项

如需进一步了解成语典故或文献出处,可参考《易经》及历代注释。

别人正在浏览...

安卧拔涉飙起兵多者败草剃禽狝弛废丑漏从祖姑淡服单鹄寡凫點草架恶事行千里房书番役风里来雨里去傅丽趺莲港警恭节勾抽挂拍弘敏坏胎回车乎来娇嗔家亡国破击剑鬾实旧案旧隶乐昏绵纩迷瘴泼墨紫乾浴千丈镜曲临三崔上圈套山枕邵父省拜双栖双宿树拔说家克计鼠黠天台宗头昏眼花团队精神团头团脑挽满闻风而兴文虻仙洲校射校园械斗解豸心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