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obvious warning] 十分明显的警戒或鉴戒
所以昭炯戒。——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2) 也作“炯诫”
亦作“ 炯诫 ”。明显的鉴戒或警戒。 汉 班固 《幽通赋》:“既讯尔以吉象兮,又申之以炯戒。”《三国志·吴志·贺邵传》:“此当世之明鉴,目前之炯戒也。”《北史·高允传》:“夫史籍,帝王之实録,将来之炯诫。” 唐 李白 《酬王补阙等赠别》诗:“酬赠非炯诫,永言铭佩绅。” 清 林则徐 《谕洋商责令外商呈缴烟土稿》:“本大臣立即恭请王命,将该商择尤正6*法一二,抄产入官,以昭炯戒。”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炯戒汉语 快速查询。
炯戒是一个汉语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显著而深刻的警示或教训,多用于强调因重大错误、失败或灾难而产生的警示意义。该词由“炯”与“戒”两部分构成:
在语义层面,“炯戒”常用于书面语境,描述因历史事件、社会现象或个人行为引发的深刻教训。例如:“此次重大安全事故成为全行业的炯戒,促使企业全面加强安全管理。”(引自《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三版释义。该词多与“引为”“作为”等动词搭配,凸显其警示功能的客观性与权威性。
从权威文献用例看,鲁迅在《且介亭杂文二集》中曾以“历史的炯戒”形容朝代更迭中的教训(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进一步佐证了该词在严肃语境中的适用性。
“炯戒”(拼音:jiǒng jiè)是一个汉语词汇,意为明显而深刻的警戒或鉴戒,常用于强调以历史教训或显著事例作为警示。以下是详细解释:
核心含义
指通过显著的事件或教训,给人以明确的警示,避免重蹈覆辙。通常带有“以史为鉴”的意味,强调警示的鲜明性和不可忽视性。
异体写法
也作“炯诫”,两者含义和用法完全相同。
古代典籍
诗词引用
宋代晁公武《酆都观》:“古今垂炯戒,服饵要周防。”
语境特点
多用于正式或书面场景,如历史评述、政策谏言、道德训诫等,体现对过往错误的反思。
例:张积中的行为虽看似危害不大,但实为“心更可诛”,故史书特载以垂炯戒。
近义词
鉴戒、警戒、训诫。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三国志》《北史》等典籍。
懊咿报点便宴滨绥铁路册奏差摄持辨冲岁怠懈丹愤的笃戏低头搭脑独苗苗恶骂覆覈讣文感授功耗寒杵侯家厚今薄古歼荡见临僥祸京花金华山礌石了了离身胪云旅尘率下绵劣敏周辗房嶷岌排沙见金敲冰纸乔主张清澹三朝元老散樗鲨翅舌锋沈鲍石镰兽铤数字送长送短溲箕肃奉鹔鹴袍胎夭贪求无猒提要钩玄相荡险句暇闲枲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