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怠疑的意思、怠疑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怠疑的解释

犹佁儗。不进貌。《庄子·山木》:“侗乎其无识,儻乎其怠疑。” 郭象 注:“无所趣也。” 刘文典 补正引 王念孙 曰:“怠疑即佁儗。”又引 林云铭 注:“怠疑,不急趋赴也。”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怠疑”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综合解释:

  1. 基本词义
    该词由“怠”和“疑”组成,本义为停滞不前、犹豫不决的状态。具体可解为“不进貌”(不前进的样子)或“不急趋赴”(不急于行动)。

  2. 文献出处
    最早见于《庄子·山木》:“侗乎其无识,傥乎其怠疑。”此句描述一种无拘无束、不刻意追求的状态,与道家思想中的自然无为相契合。

  3. 注释解析

    • 郭象注:“无所趣也”(没有明确目标)。
    • 清代学者王念孙指出“怠疑即佁儗”,而“佁儗”在《说文解字》中释为“痴貌”,引申为停滞。
    • 林云铭进一步解释为“不急趋赴”,强调行动上的迟缓。
  4. 现代用法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主要见于古籍研究或文学引用,需结合语境理解其引申含义,如形容人犹豫不决或事物发展迟滞。

  5. 关联词汇
    “怠”单独使用时多表懈怠(如“怠惰”“怠工”),“疑”则表怀疑,但组合后词义偏向动作的停滞而非心理层面的怀疑。

提示:若需进一步分析《庄子》原文的哲学内涵,建议查阅权威注译本(如中华书局版《庄子集释》)以获取更系统的解读。

网络扩展解释二

怠疑(dài yí)是一个汉字词,意思是心情低落,情绪疑虑不安的状态。这个词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是手部偏旁,右边是心部偏旁,形状上表示人在思索的状态。它的笔画数是7画。怠疑这个词来源于古代文献,最早出现在《诗经》中。在繁体字中,怠疑的写法和简体字相同。 在古代汉字书写中,怠疑的写法有一些变化。在小篆字中,怠写作「」。这个字的上部就是手部的象形,下部则用一个心部表示内心的状态。在隶书中,怠的形状稍有变化,但整体结构和小篆相似。疑在小篆和隶书中的写法则没有大的变化。 以下是一些例句,展示怠疑这个词的用法和含义: 1. 最近她经历了失败,心情怠疑,需要一些时间来调整。 2. 他一直在怠疑人生的意义,需要找到一种新的动力。 3. 这个时候,不宜沉溺在怠疑的情绪中,需要积极面对问题。 怠疑可以组成一些词汇,例如:怠惰、怠慢、疑惑等。近义词有:忧郁、烦恼、疑虑等,表示类似的心情状态。反义词可以是:乐观、坚定、确定等,表示相反的情绪和态度。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满足您的要求,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