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咎舋 ”。罪过。《三国志·魏志·公孙瓒传》“ 绍 遣将攻之” 裴松之 注引《汉晋春秋》:“﹝ 袁绍 与 瓚 书曰:﹞惧於飞矢迸流,狂刃横集,以重足下之祸,徒增孤之咎衅也。” 前蜀 杜光庭 《张相公九曜醮词》:“详评狱讼,裁制典刑,或爽重轻,虑招咎舋。”
“咎衅”是一个汉语成语,发音为jiù xìn,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下有所区别,具体可从以下层面解析:
因小过失招致责备
古籍中的“罪过”含义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用例,可参考《三国志》《汉晋春秋》等文献原文。
《咎衅》一词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对某人或某事进行指责或追究责任。
《咎衅》一词由两个部分组成:咎(jìu)和衅(xìn)。
《咎衅》的部首为口(kǒu),其中“咎”部的笔画数为东方正教(gōng)而“衅”部的笔画数是六画(一比一点另一点一钩)。
《咎衅》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咎的本义是盘问、追究,引申为责备、批评的意思。而衅的本义是探求、追求,引申为对某人进行追究的意思。两个字结合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咎衅”。
《咎衅》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咎釁」。
在古代,咎的旧字形为「咎」,而衅的旧字形为「迅」。这些字形与现代的写法相比有所不同。
1. 他对他的团队成员的错误行为进行了咎衅。
2. 我们不能一味地让事情发展下去,必须采取行动进行咎衅。
组词:自咎、咎责、咎责逾重
近义词:责备、指责、追责
反义词:宽容、谅解、宽恕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