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咎衅的意思、咎衅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咎衅的解释

亦作“ 咎舋 ”。罪过。《三国志·魏志·公孙瓒传》“ 绍 遣将攻之” 裴松之 注引《汉晋春秋》:“﹝ 袁绍 与 瓚 书曰:﹞惧於飞矢迸流,狂刃横集,以重足下之祸,徒增孤之咎衅也。” 前蜀 杜光庭 《张相公九曜醮词》:“详评狱讼,裁制典刑,或爽重轻,虑招咎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咎衅是古汉语复合词,其含义可从字源与文献用例两方面解析:

一、字义分解

  1. 咎(jiù)
    • 本义:灾祸、过失。《说文解字》释为“灾也”,引申为罪责、过错。
    • 例证:《论语·八佾》“既往不咎”即指对过往过错不予追究。
  2. 衅(xìn)
    • 本义:古代祭祀时以牲血涂器缝隙的仪式,后引申为争端、罪过或灾祸征兆。《说文解字》注:“衅,血祭也。”
    • 例证:《左传·僖公三十三年》“不以累臣衅鼓”中,“衅”指以血涂鼓的祭祀行为。

二、复合词“咎衅”的涵义

“咎衅”结合二字义项,核心指代:

三、文献用例与权威解析

  1. 《后汉书·宦者传论》:

    “窦武、何进……卒为奸竖所困,咎衅仍臻。”

  2. 《三国志·魏书·王朗传》:

    “朗上书言:‘灾咎之来,咎衅未已。’”

四、权威辞书释义

五、语义演变

该词多见于汉魏六朝文献,后世渐少用。其核心始终围绕“人因过失引发灾祸”,蕴含古代“天人感应”思想,即个人罪责与天降灾殃的关联性。


参考文献来源说明:

网络扩展解释

“咎衅”是一个汉语成语,发音为jiù xìn,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下有所区别,具体可从以下层面解析:


一、基本含义

  1. 因小过失招致责备

    • 由“咎”(过失、过错)和“衅”(争端、冤屈)组成,指因无心之失或微小过错引发他人责备或争议。
    • 例如:因无心说错话而“咎衅”上身,导致人际关系紧张。
  2. 古籍中的“罪过”含义

    • 部分文献中,“咎衅”与“咎舋”相通,强调更严重的罪责或过失。
    • 如《三国志》注引《汉晋春秋》中袁绍提到“徒增孤之咎衅”,即表达对自身罪过的反思。

二、使用场景


三、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用例,可参考《三国志》《汉晋春秋》等文献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包圆儿柸浮避险过当跛曳超距潮汛槎头鳊持刀动杖笞鬭抽黄对白定单冻轮笃重奋懑肤寸而合俯思改过从善公布鞲扇鬼芋焊料花阶柳市秽囊灰土家传户颂骄逆积重不反巨手开金困兽儖儳乐淘淘量金黎幔慢节奏鸣竽褦襶闹呀呀内嬖傍傍漂泼迫猝乞嚯取次软禁散气折莫涉俗市娼十二时神世庸时值伺隙谇诟随驾题画绨袍稳脚锡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