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纠虔的意思、纠虔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纠虔的解释

(1).《国语·鲁语下》:“少采夕月,与大史、司载纠虔天刑。” 韦昭 注:“纠,恭也;虔,敬也;刑,法也……因夕月而恭敬观天法、考行度以知妖祥也。”后谓察举其罪而慎行天子之法。 晋 潘勗 《册魏公九锡文》:“君纠虔天刑,章厥有罪,犯关干纪,莫不诛殛。”《晋书·景帝纪》:“姦臣 李丰 等靖譖庸回,阴构凶慝。大将军纠虔天刑,致之诛辟。”

(2).引申为纠举督正。 清 龚自珍 《<江南生橐笔集>序》:“又本朝纠虔士大夫甚密,纠民甚疏,视前代矫枉而过其正。” 清 龚自珍 《古史钩沉论三》:“悲夫!悲夫!将欲更定 姬周 之末之文章,不有考文之圣,其孰当之?将欲更 汉 氏也,羣师互有短长,非深於义训,勇於割闻者,不能也。无已,则我所欲纠虔,姑在夫引书变为徒书之际乎?”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纠虔”是一个较为古雅的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其含义侧重于严肃、恭敬地处理事务或秉持庄重的态度。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和古籍用例的详细解释:

  1. 本义与核心含义:

    • 严肃恭敬地处理(事务): “纠”有督察、矫正、聚合之意;“虔”指恭敬、诚敬、庄重。“纠虔”合起来,指以严肃、敬畏、一丝不苟的态度去处理事情,尤指处理重要的公务或履行庄重的职责。它强调行为过程中的庄重感、敬畏心和严谨性。
    • 来源依据:《汉语大词典》收录该词条,释义为“谓敬谨于事”。《古代汉语词典》亦收录,释义相近。
  2. 引申义与用法:

    • 秉持虔敬之心: 引申为内心持有一种恭敬、谨慎、不敢怠慢的态度。
    • 常用于政务、职责: 该词在古代文献中多用于描述官员处理政事、执行法令或履行重要职责时的态度,强调其责任感和庄重感。
    • 例句佐证: 最经典的出处是《国语·鲁语下》:“少采夕月,与大史、司载纠虔天刑。” 韦昭注:“纠,恭也;虔,敬也。” 这里指大史、司载等官员在夕月之礼时,恭敬地奉行天道(天刑)。《文选·潘岳<关中诗>》亦有“纠虔天刑”之句,李善注引贾逵曰:“纠,察也;虔,敬也;刑,法也。” 意指恭敬地察守法度。
    • 来源依据:《国语》、《文选》等古籍原文及古代注疏(如韦昭注、李善注引贾逵语)。
  3. “纠虔”的核心意思是以恭敬、严肃、谨慎的态度去处理事务或履行职责,尤其强调在公务或重要场合下的庄重与敬畏。它是一个带有文言色彩的词汇,体现了古人对职责和礼法的敬畏之心。

引用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纠虔”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析:

一、基本解释

“纠虔”由“纠”和“虔”组成:

二、核心含义

  1. 原始含义
    源自《国语·鲁语下》:“少采夕月,与大史、司载纠虔天刑。”指通过观察天象、考究法度来恭敬执行天子法令,带有“察举其罪而慎行天法”的意味。

  2. 引申义
    后演变为“纠举督正”,即对错误行为进行纠正并严格监督。例如清代龚自珍在文献中提及“本朝纠虔士大夫甚密”,强调对官员的严格纠察。

三、使用场景

四、文献例证

“纠虔”最初是古代政治与司法术语,强调恭敬执法,后扩展为对行为的严格纠正与监督。如需更完整的历史用例,可参考《国语》《晋书》及清代文集。

别人正在浏览...

报批壁观避凉附炎驳牓长吁短叹出港葱芊村憨殿省地物凡人飞骑風癩忿争狗虱惯宠归戴含悲韩朋鸟鸿论哄劝黄帝陵鹄驭己方濬堑开审课核空黄阃署良才粮尽援绝灵岩留州蛮舶门封麋麨明码珉阶密洽内蕴膨膨屏归祈告禽妆认尸日烟深根固柢饰法石灰岩厮啜松姿柳态素璧泰然自若泰台汤熨腾糅箨龙衣枉系伍列向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