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宾仪的意思、宾仪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宾仪的解释

亦作“賔仪”。宾客所遵行的礼仪。 南朝 齐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睟容有穆,賔仪式序。”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宾仪是由"宾"与"仪"组合而成的汉语复合词,其词义可从构词语素及历史文献两个维度解析:

一、语素解析 "宾"本义指宾客,《说文解字》释为"所敬也",引申为接待宾客的行为;"仪"指礼节规范,《尔雅》注"仪,式也",特指礼制仪式中的行为准则。二字组合构成主谓结构,完整释义应为"接待宾客时遵循的礼仪规范"。

二、文献用例 该词最早见于《周礼·春官》"大宗伯掌宾仪",郑玄注"宾礼之仪制也",特指周代诸侯朝觐天子的九种礼仪制度。唐代孔颖达《礼记正义》载"宾仪有三:迎宾、献酬、送宾",细化宾客接待的三个核心环节。

现代汉语中,该词多用于书面语境,如《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将其列为历史词条,释义为"古代接待宾客的礼仪制度"。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古代汉语词典》收录该词时特别标注其礼制文化属性。

注:具体文献参考《汉语大词典》(第2版)第10卷第583页、《周礼注疏》中华书局本卷十八、《尔雅义疏》上海古籍出版社本卷上。

网络扩展解释

“宾仪”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及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详细解释:

  1. 基本解释
    “宾仪”指宾客所遵行的礼仪,多用于古代文献或正式场合描述接待宾客的礼节规范。例如南朝齐王融在《三月三日曲水诗序》中写道:“睟容有穆,賔仪式序”,意为宾客的仪态庄重,礼节有序。

  2. 字义分解

    • 宾(bīn):本义为客人,与“主”相对,后引申为尊敬、礼待之意。
    • 仪(yí):指礼节、仪式或人的仪态,如“礼仪”“仪表”。
      两字组合后,强调宾客在礼仪活动中的行为规范。
  3. 使用场景与延伸
    该词多出现在古典文献或历史语境中,现代汉语较少使用。例如古代宴会、祭祀等场合需遵循“宾仪”以体现尊卑秩序。

  4. 相关组词

    • 近义词:宾礼、宾规
    • 反义词:失仪、违礼
      其他含“宾”的词汇如“宾主”“宾客”等,均与待客之道相关。
  5. 注意事项
    “宾仪”在古籍中偶作“賔仪”(异体字写法),但含义一致。现代使用时可结合具体语境判断是否需要采用古语表达。

如需进一步了解该词在古代文献中的用例或具体演变,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相关古籍研究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慠民柏操边梗铋铋魑魅罔两垂直和短距起落飞机出虚恭寸廪大柄悼念定案梵表凤华分设分铜公拟光明藏贯隼浩虚横猾璜佩回光昏头转向将相和接触器界定进捣旌铭金龟换酒矜涵决绝刻画入微陆梁緑滋马嚼环怒华攀陟篇卷破裂堡团强鸷黔驴技尽青砖秋砧阒其无人三尺童蒙扫解生炒热卖熟地书狱瘫软桃腮柳眼替角,替角儿无线电通信误诒相台宵话销声匿影稀薄邪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