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礼院的意思、礼院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礼院的解释

官署名。 唐 代太常寺之别称。 清 梁章鉅 《称谓录·太常寺》:“《天中记》:‘太常, 唐 曰司礼寺,又曰礼院。’案《宋史·职官志》 宋 初别置太常礼院,虽隶本寺,其实专达,有判院同知院四人,寺与礼院事不相兼。 康定 元年置判寺同判,寺始并兼礼院事。 元丰 正名,始专其职。”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礼院是古代中国掌管礼仪事务的官署名,主要存在于唐宋时期。其核心职能包括制定、执行国家典礼仪制,组织重大祭祀活动,以及处理与礼制相关的政令。根据权威汉语词典及历史文献记载,其释义可归纳如下:

  1. 机构性质与职能

    礼院是中央设置的专职礼仪机构,隶属尚书省或太常寺。唐代始设,宋代沿袭,负责详定朝廷仪注、宗庙祭祀、外交朝聘等礼制事务。《汉语大词典》明确其职能为“掌礼仪”,是维护国家礼法制度的重要部门。

  2. 历史沿革与演变

    据《辞源》释义,礼院在唐代由太常礼院发展而来,至宋代成为独立机构。北宋前期设“礼仪院”,后并入太常寺,但仍保留“礼院”之称,专职议定礼文、考正典制。

  3. 文化意义与权威性

    作为礼制文化的执行载体,礼院通过规范国家礼仪强化社会秩序,体现儒家“以礼治国”的思想。其运作严格遵循《周礼》《仪礼》等经典,具有高度的制度权威性。

参考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

“礼院”是古代中国的官署名,主要用于掌管礼仪事务。其具体含义及演变如下:

1.基本定义

礼院是由“礼”(礼仪规范)和“院”(机构)组成的复合词,字面含义为“负责礼仪的机构”。 在唐代,它是太常寺的别称,主要负责国家祭祀、典礼等礼仪活动。

2.历史演变

3.职能范围

礼院的核心职责包括:

4.相关延伸

在文学作品中,“礼院”有时也代指学术机构(如书院),但这一用法较少见。

礼院是中国古代礼制体系的重要执行机构,其设置反映了传统社会对礼仪的重视。若需进一步了解唐代至宋代官职变迁,可参考《宋史·职官志》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伯牙弦不甘雌伏不升常年吃重驰走楚界躇足爨桂炊玉悴容存録锉刻大共道骨仙风雰糅涫汤官舟鼓盘赫蹏祸衅活支煞简单简赅娇的的较对戒晨鼓矜吝济济锵锵救苦救难决泆具剑括夺阔情雷惊电绕裂绝列筵灵幻留宿马牦门宠冥火瞑色末朝全城然花若其商管上画上手拾诵受箓水碱肆詈速忙跳鲍老脱麻效胜谐结协律心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