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文吏的意思、文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文吏的解释

(1).文职官吏。《后汉书·光武帝纪下》:“退功臣而进文吏,戢弓矢而散马牛,虽道未方古,斯亦止戈之武焉。”《北齐书·文苑传·颜之推》:“仗御武於文吏,委军政於儒生。” 宋 王安石 《取材》:“所谓文吏者,不徒苟尚文辞而已。” 胡蕴玉 《<中国文学史>序》:“ 艺祖 革命,首用文吏,而夺武臣之权, 宋 之尚文,端本乎此。”

(2).文法之吏。指执法吏。《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汉书·宣帝纪》:“狱者万民之命,所以禁暴止邪,养育羣生也。能使生者不怨,死者不恨,则可谓文吏矣。”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文吏”是古代中国对特定官吏群体的称谓,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详细解析:

一、核心含义

  1. 文职官吏
    指主要从事文书、档案管理及行政事务的官员。他们与武官相对,负责处理公文起草、户籍管理、司法记录等事务。如《后汉书》记载光武帝“退功臣而进文吏”,体现了政权稳定后对文治的重视。王安石在《取材》中强调文吏需具备实际治理能力,而非仅擅长文辞。

  2. 执法官吏
    部分语境中特指依据法律条文处理案件的官吏。《史记》提到军功统计若与记录不符,“文吏以法绳之”,说明其职责包括审核与执法。

二、历史演变与文化内涵

“文吏”既指具体职务(文书/执法),也反映古代官僚体系中“文治”思想的深化。其角色从单纯文书处理到参与国家治理,体现了行政专业化的发展脉络。

网络扩展解释二

词义解释

《文吏》是一个汉语词汇,指的是古代官府中从事文书办理、文字处理的官员。他们负责起草公文、处理纠纷、记录各种档案和文书等工作。

拆分部首和笔画

《文吏》的拆分部首是「文」和「口」,其中「文」的笔画数为4,「口」的笔画数为3。

来源

「文吏」一词来源于古代中国,出现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描述了古代官府中的文书处理官员。

繁体

「文吏」的繁体字为「文吏」。

古时候汉字写法

《文吏》在古时的汉字写法是「文良」。

例句

1. 他已经当了几年的文吏,对于文书处理非常熟练。

2. 这位文吏负责起草这份公文,内容必须准确无误。

组词

文书、文稿、文化、文明、吏部、吏治

近义词

文書办理员、文官、文书员、书吏、文书吏

反义词

武吏、武官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