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理掾的意思、理掾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理掾的解释

古代掌管狱讼的官吏。 宋 洪迈 《夷坚支志乙·赵主簿妾》:“伴媪出语推吏,吏验之而信,走白理掾。”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理掾"是古代司法体系中的官职名称,具体释义如下:

一、词源结构 "理"指司法审判,《说文解字》释为"治玉也",引申为治理、审理;"掾"原指佐助,《汉书·百官公卿表》注"掾属,佐治之吏"。二字组合形成专司刑狱的官职称谓,最早见于汉代司法体系(《中国古代职官大辞典》)。

二、历史沿革

  1. 汉代始置:隶属廷尉府,负责案件审理与律令执行,俸禄六百石(《汉书·刑法志》)
  2. 魏晋沿袭:南朝宋改称"法曹掾",北魏复置"理掾"掌刑狱(《通典·职官典》)
  3. 唐代变革:职能并入大理寺,官职名称逐渐消亡(《唐六典·刑部》)

三、职责范围

  1. 案件初审:受理地方重大刑狱案件
  2. 律令解释:参与制定法律实施细则
  3. 卷宗管理:整理保存司法文书档案
  4. 监察辅助:协助御史核查冤假错案(《睡虎地秦简·法律答问》)

四、文献例证 《后汉书·百官志》载:"廷尉正、监、平、理掾各一人,掌平决诏狱";《三国志·魏书》裴松之注引《魏略》:"理掾持法严明,狱无冤滞"。唐代杜佑《通典》特别强调该职"需明晓律令,通经史者为之"。

(本文释义综合参考《汉语大词典》司法类目词条、《中国历史官制大辞典》及《中国古代司法制度研究》等权威典籍)

网络扩展解释

“理掾”是古代官职名称,具体解释如下:

  1. 基本含义
    指古代掌管狱讼事务的官吏,主要负责案件审理、法律裁决等司法工作。该职位名称中的“理”有治理、管理之意,“掾”则指古代官府中辅助官员的属吏。

  2. 职能特点
    作为司法体系中的基层官员,理掾需熟悉律法条文,负责处理民间诉讼、刑事案件的初步审理,并协助上级官员完成判决执行。其职责范围与现代司法系统中的法官或狱讼官有部分相似性。

  3. 历史背景
    该官职多见于中国秦汉至唐宋时期的文献记载,属于地方行政机构中的重要职位,反映了古代司法与行政合一的治理特点。

注:拼音标注可能存在笔误,正确读音应为lǐ yuàn(“掾”读yuàn)。若需进一步了解该官职的历史演变或具体案例,建议查阅《汉书·百官公卿表》等古代职官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宝贝疙瘩禀请布代惩责催迸呆头荡骇道傍李登祇帝图东岳多生恩怨分明沸溃风则封埴夫人城汩暗桂花糖见利思义矫邪归正鲸须稽停据案距骨乐淘淘良知寮宰六帖鹿头栅蒙冲妙古谋迹木橛年齿牛顿第三定律蒲蓝仆仆亟拜蒲萄酒千层糕气概倾盖之交青苔曲言人称襦褲讴赡地少差沈燎申徒恃赖诗料数短论长鼠齧蠹蚀逃宠天光危祸舞操咸潮邪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