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鼠咬虫蛀。 郑观应 《盛世危言·藏书》:“海内藏书之家指不胜屈。然子孙未必能读,戚友无由借观,或鼠啮蠧蚀,厄於水火,则私而不公也。”
“鼠齧蠹蚀”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shǔ niè dù sh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解释:
字面含义
指鼠类啃咬和蠹虫蛀蚀,形容物体因小动物或虫蛀而逐渐损坏。例如古籍、木制品等长期存放时可能遭受的侵蚀()。
比喻意义
比喻微小的问题或损害长期积累,最终导致严重的后果。如形容看似不起眼的小事逐渐发展成重大隐患()。
出处与用法
该成语出自清代郑观应《盛世危言·藏书》,原文提到藏书因“鼠啮蠹蚀”而损毁,强调私藏书籍的弊端()。现多用于警示忽视细节或小问题的危害性。
近义词与结构
使用场景
适用于描述自然侵蚀现象(如文物损坏),或引申至管理、经济等领域,强调防微杜渐的重要性。例如:“老旧建筑若长期不维护,难免鼠齧蠹蚀,终成危楼。”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可参考《盛世危言》原文或权威词典释义()。
《鼠齧蠹蚀》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事物被损坏或侵蚀的程度十分严重。
《鼠齧蠹蚀》的拆分部首是:
鼠(鼠字的首字部首)
齧(齒字的首字部首)
蠹(虫字的首字部首)
蚀(虍字的首字部首)
《鼠齧蠹蚀》整体共有17个笔画。
《鼠齧蠹蚀》最早出现在《论语·述而》篇中的一段话:“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有《鼠齧蠹蚀之虫》也。”意为勤奋好学、不嫌追问,因此能防止“鼠齧蠹蚀”。
《鼠齧蠹蚀》的繁体字为《鼠齧蠹蝕》。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齧的部分可以写成“齒“,蠹的部分可以写成“虍”,因此古代的写法为《鼠齒虍蚀》。
1. 这座古城已经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雨,历史的长河给它带来了鼠齧蠹蚀的痕迹。
2. 经济危机使得许多企业遭受了巨大的鼠齧蠹蚀,有些甚至倒闭了。
组成了《鼠齧蠹蚀》这个成语,没有可以组成的其他词语。
近义词包括:破坏、侵蚀、糜蚀、剥蚀。
反义词包括:完好无损、保持良好、安然无恙。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