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魏 郦道元 的省称。 唐 刘知几 《史通·书志》:“《水经》加注, 酈元 编而不穷。” 清 张大受 《呈竹垞先生四十韵》:“注地 酈元 似,论诗 萧统 同。”
“郦元”是一个专有名词,具体解释如下:
“郦元”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省称。古人行文时为简略或押韵,常省略姓名中的一字,例如称司马迁为“司迁”,同理“郦道元”可简化为“郦元”。
郦道元(约466—527年)是北朝北魏时期著名地理学家、文学家,范阳涿(今河北涿州)人。他撰写的《水经注》系统记载了千余条水道的源流及沿岸风土景物,并修正了《水经》中的错误,具有极高的地理学和文学价值。
部分资料(如)提到“郦元”为成语,指春秋时期齐国大夫郦食其与“元勋”的组合,形容才能卓越。但此说法未见于权威历史文献,可能为后世衍生或误传,需谨慎参考。
“郦元”主要指郦道元的简称,与其著作《水经注》密切相关。如需进一步了解郦道元的生平或《水经注》内容,可查阅(天奇教育)等来源。
郦元是一个多义词,可以表示不同的含义。拆分部首可以分为“阝”和“元”,部首“阝”表示“邑”或“城”,而“元”表示“土地”的意思。
郦元的笔画数为11画。
郦元的来源可以追溯到《说文解字》中,意为“邑中的土地、田地”,主要是指郊外或城市周围的耕地。
在繁体字中,郦元的写法为「隸元」。
古时候,郦元的汉字写法可能有所不同。常见的写法包括「裏園」、「里園」、「裡園」等。
以下是一些例句:
郦元的相关词汇包括:
综上所述,郦元是一个多义词,表示郊外或城市周围的耕地。拆分部首为“阝”和“元”, 笔画数为11画。它的来源可以追溯到《说文解字》。在繁体字中,它的写法为「隸元」。古时候,郦元的汉字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一些例句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它的意思。相关词汇包括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