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波涛的意思、波涛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波涛的解释

(1) [great waves]∶江湖海中的大6*波浪

(2) [billows]∶一种大涌浪,尤指出现在外海的

闪烁着阳光的波涛上下翻腾

详细解释

(1).江河湖海中的大6*波浪。《淮南子·人间训》:“及至乎下 洞庭 ,騖 石城 ,经 丹徒 ,起波涛,舟杭一日不能济也。” 唐 张乔 《望巫山》诗:“愁连远水波涛夜,梦断空山雨雹时。”《警世通言·乐小舍拚生觅偶》:“ 乐和 跳下水去,直至水底,全不觉波涛之苦,心下如梦相似。” 茅盾 《锻炼》二五:“ 陈克明 感覚到自己好像是在一叶孤舟,而这孤舟又是在这风狂雨骤波涛汹涌的大海。”

(2).比喻艰险的处境。 晋 葛洪 《抱朴子·正郭》:“无故沉浮於波涛之间,倒屣於埃尘之中,遨集京邑,交关贵游。” 唐 孟郊 《百忧》诗:“何必在波涛,然后惊沉浮。” 浩然 《艳阳天》第六九章:“在 东山坞 这场剧烈、复杂的斗争波涛里,那那全身的精神力量又被大大地鼓动起来了。”

(3).比喻突起的变故。《秦併六国平话》卷上:“ 汉祖 西征秉白旄, 子婴 宗庙起波涛。”

(4).比喻起伏不平的思潮。 唐 韩愈 《桃源图》诗:“ 南宫先生 忻得之,波涛入笔驱文辞。” 柯岩 《奇异的书简》三:“窗外是祖国明丽的山河,心中是滚滚的波涛。”

(5).波逃,奔逃。 唐 李白 《白马篇》:“叱咤经百战, 匈奴 尽波涛。”一本作“ 奔逃 ”。《敦煌变文集·季布诗咏变文》:“三三五五总波涛,各自思归营幕内。”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波涛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波涛(bō tāo)是现代汉语常用词,指海面或江面上连续起伏、汹涌澎湃的大浪,强调浪涛的规模、动态与气势。其释义及权威来源如下:


一、核心释义

  1. 自然现象

    指海洋、江河中因风力、潮汐或地质活动形成的大规模连续波浪,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动态特征。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ISBN 9787100124508,第98页。

  2. 引申象征

    常比喻社会动荡、人生起伏或情绪剧烈波动,如“时代的波涛”“心潮波涛”。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二版),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21年,ISBN 9787542641836,第6卷,第102页。


二、词源与结构分析


三、文学应用示例

古典诗词中常以波涛渲染壮阔或险峻意境:

李白《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以“浪”喻人生险阻。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描绘长江波涛的磅礴气势。

来源:《全唐诗》《全宋词》通行注释本,中华书局整理版。


四、权威词典定义对比

词典名称 释义要点
《现代汉语词典》 大波浪;比喻艰险的遭遇或动荡的社会局势
《汉语大词典》 江湖海中的大浪;引申为动荡、冲突
《辞海》 巨浪;特指海啸或风暴潮引发的灾害性波浪

五、相关科学概念

地理学中,波涛的生成与风区长度、风速、水深直接相关,符合流体动力学公式:

$$ H_s = 0.0246 cdot U^{2} cdot F^{0.5} $$

($H_s$为有效波高,$U$为风速,$F$为风区长度)

来源:《海洋学导论》,冯士筰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第215页。

网络扩展解释

“波涛”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一、基本词义

指江、湖、海洋中的大波浪,尤指外海形成的涌浪。例如:“船在波涛汹涌的海上航行”(例句)。

二、词源与古籍引用

最早见于《淮南子·人间训》:“及至乎下洞庭,骛石城,经丹徒,起波涛,舟杭一日不能济也。”。唐代杜甫《白凫行》中也有“天寒岁暮波涛中”的描述。

三、比喻义拓展

  1. 艰险的处境
    如晋代葛洪《抱朴子》用“沉浮于波涛之间”比喻人生起伏。
  2. 突发的变故
    《秦併六国平话》以“宗庙起波涛”暗指政局动荡。
  3. 内心的思潮起伏
    唐代韩愈《桃源图》中“波涛入笔驱文辞”形容文思澎湃。

四、现代用法

五、常见搭配


注:以上内容综合了《淮南子》、杜甫诗作等古籍用例,以及现代词典释义。如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原文,可参考汉典等权威辞书。

别人正在浏览...

暗袭白项乌财经材略茶花女超常促界得不偿丧非世感人肺腑给还攻理瓜子玉龟鳞海陆风含垢弃瑕耗子华搆怀铅提椠回冈活动家降辔兼收博采舰艇谨戒金闪闪蜡光纸陵道流华历象笼烛没后面薄陌上桑难心丸凝情驽闇披猖破家鬼耆耋起毛倾移亲上成亲省相食堂嘶噪宿岁条属特种工艺甜乡天邑铜心铁胆頽衰外象挽粟帏幔巷议鲜耀嚣鄙小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