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瞽蒙的意思、瞽蒙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瞽蒙的解释

乐官。古代乐官多为盲人,故称。《周礼·春官·乐师》:“瞽矇掌播鼗、柷、敔、塤、簫、管、弦、歌。” 宋 梅尧臣 《答韩子华韩持国韩玉汝见赠述诗》:“词由士大夫,不出於瞽矇。” 清 姚鼐 《<包氏谱>序》:“载以《世本》之纪,讽以瞽矇之诗。” 章炳麟 《辨诗》:“春官瞽矇,掌九德六诗之歌,然则诗非独六义也,犹有九歌。”


盲人。 宋 王安石 《上执政书》:“盖闻古者至治之世,自瞽蒙、昏聵、朱儒、蘧蒢、戚施之人,上所以使之,皆各尽其才。”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瞽蒙是古代汉语中表示视力障碍的复合词,本义指双目失明或视觉功能严重缺损的状态。"瞽"原指因眼球缺陷导致的先天失明,《说文解字》释为"目但有朕也"(眼睑仅有细微缝隙);"蒙"则形容视觉模糊,《释名·释疾病》载"眸子不明曰蒙"(瞳孔不明亮即为蒙)。二者结合构成同义复词,强调完全丧失视觉功能的生理状态。

在古代礼制中,瞽蒙者因特殊感知能力常被赋予特定职能。《周礼·春官》记载"瞽蒙掌播鼗、祝、敔、埙、箫、管、弦、歌"(失明者掌管各类乐器的演奏与歌唱),说明其听觉优势在礼乐体系中得到专业化应用。这种制度设计体现了"因材施用"的人才观,《礼记·礼运》将其与瘖、跛、躄等残障群体并列,统称为"各以其器食之"(根据各自特长获得供养)。

该词在文献中常引申为认知局限的隐喻。《荀子·劝学》云"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不请教就告知是傲慢,回答超乎提问是啰嗦),王先谦集解指出此句批判"瞽蒙"式的盲目说教,将生理缺陷转化为对思维局限的警示。现代《汉语大词典》将其训释为"盲人;古代乐官"的双重含义,完整保留了词义的历史演变轨迹。

网络扩展解释

“瞽蒙”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析:

  1. 基本释义
    指古代乐官,因多由盲人担任,故也代称盲人。拼音为gǔ méng,其中“瞽”本义为盲人,“蒙”有蒙昧、昏暗之意,组合后特指具有特殊职能的盲人群体。

  2. 历史背景与职能
    根据《周礼·春官·乐师》记载,瞽蒙负责演奏鼗、柷、敔等乐器,并掌管弦乐、管乐及歌咏。古代盲人因听觉敏锐,常被选拔为乐师,同时承担讽诵历史、传唱诗文的职责,成为文化传承的重要媒介。

  3. 文学例证
    宋代梅尧臣在诗中提到“词由士大夫,不出於瞽矇”,侧面反映瞽蒙虽通晓音律,但文学创作仍被视为士大夫阶层的专属领域。清代章炳麟亦在《辨诗》中提及瞽蒙与诗歌的关系,印证其文化职能的延续性。

注:该词存在异写形式“瞽矇”,二者含义相同,现代使用中多统一为“瞽蒙”。

别人正在浏览...

熬稃叭哒杏背处飙斿薄幸不动产不寻俗材谞苍海长余传龟袭紫龊灯储书低就丢番窦滔妇凡囚公度佝偻贯脉国际裁判罕罕欢待惑眩狡诡积年累月津头跨轹枯荷两极分化满月凝妆旁流朋夥剖腹藏珠呛声起联泉币绕口瑞圣奴三色三铉擅断商霖姗姗升号食租四试桃李成蹊停刑宛似蚊眉文娱五鬼术伍胥潮香帛现前显显孝假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