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搊琵琶的意思、搊琵琶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搊琵琶的解释

手弹琵琶。《新唐书·礼乐志十一》:“五弦,如琵琶而小,北国所出,旧以木拨弹,乐工 裴神符 初以手弹, 太宗 悦甚,后人习为搊琵琶。” 唐 无名氏 《国史异纂》:“ 贞观 中,弹琵琶 裴洛儿 ,始废拨用手爪,所谓搊琵琶也。” 唐 刘肃 《大唐新语·文章》:“ 刘希夷 ……善搊琵琶,尝为《白头吟》。”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搊琵琶”是一个具有历史渊源和引申含义的词语,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字面含义:指用手弹奏琵琶的动作。这一用法源于唐代文献记载,如《新唐书·礼乐志》提到乐工裴神符首创“手弹琵琶”技法,替代传统的木拨弹奏,唐太宗对此大为赞赏,后人称其为“搊琵琶”。

二、引申含义

比喻义:形容对事情处理方式不当或不得法。根据,该词中的“搊”有“摇动、颠簸”之意,因此“搊琵琶”被用来比喻操作手法笨拙或不合规范,类似于“乱弹琴”。

三、历史典故

唐代文献如《国史异纂》《大唐新语》均记载了相关背景:

  1. 裴神符(又名裴洛儿)改革琵琶弹奏方式,弃用木拨改用手弹,成为“搊琵琶”的起源。
  2. 诗人刘希夷曾以“善搊琵琶”闻名,并创作《白头吟》。

四、相关成语

该词常与其他琵琶相关成语并用,如“琵琶别抱”(比喻变心)、“铁板铜琶”(形容豪放文风)等。


该词既指唐代琵琶演奏技法的革新,又衍生出对“方法不当”的隐喻,需结合语境理解。建议通过《新唐书》等史料进一步考证其历史细节。

网络扩展解释二

搊琵琶

搊琵琶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用手指弹奏琵琶,也可指弹奏其他弹拨乐器。该词的拆分部首是手部,其中“扌”是手部的偏旁部首,表示与手有关的事物,“比”是另一个偏旁部首,表示乐器。该词的总笔画数为19。

来源

搊琵琶一词最早出现在《楚辞·汉广》一篇中,作为描述音乐和舞蹈的词语。在古代,人们用手指弹奏琵琶等乐器的音乐表演形式非常流行,因此出现了这个词汇。

繁体

搊琵琶的繁体字为撐琵琶,字形稍有差异,但词义相同。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汉字的书写形式与现代有所不同。搊琵琶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为抻㝝㐹,其中“㝝”代表手指弹奏的动作,而“㐹”则代表琵琶的形状。

例句

他熟练地搊琵琶,引来了观众们的阵阵掌声。

组词

搊弦、搊弹、搊音、搊弄

近义词

拨弦、弹奏、撥奏、抚琴

反义词

拨动、拔弦、拽琴

别人正在浏览...

白迭巾搬脣递舌编辑部标语禀庾不下于长征雠扳出荷寸断打号搭犋雕搜定睛斗戏发愁烦慝覆帱富强攻鼓憾惜汉仪侯道华密晦夜壶榼锦质开仗刻刀来劲理论联系实际埋冤梅公墨癖排驾迁臣逐客乾槁强买强卖青芒亲将驱羊旧节瑞圣三幼盛推神瑞石璺霜冻霜姿太曎摊牌听天由命题说投寄推頽凸缘威胜逶夷下层社会遐度翔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