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王的意思、李王的详细解释
李王的解释
明 “后七子”领袖 李攀龙 与 王世贞 的并称。 清 钱谦益 《<赖古堂文选>序》:“文章升降之际,未易以隻手挽力。日者 云间 之才士,起而嘘 李 王 之燄。”
词语分解
- 李的解释 李 ǐ 落叶小乔木,果实称“李子”,熟时呈黄色或紫红色,可食:李代桃僵(原用“桃”“李”共患难来喻兄弟相爱相助,后喻互相顶替或代他人受过)。投桃报李。李下不正冠(喻要避免不必要的嫌疑)。桃李不言,下自
- 王的解释 王 á 古代一国君主的称号,现代有些国家仍用这种称号:王国。王法。公子王孙。王朝(俹 )。 中国古代皇帝以下的最高爵位:王公。王侯。 一族或一类中的首领:山大王。蜂王。王牌(桥牌中最大的牌;喻最有力的
专业解析
"李王"一词在汉语词典及文化语境中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一、历史人物称谓
指中国历史上李姓建立的王朝或君主,常见于以下两种用法:
- 唐代君主别称:因唐朝皇族为陇西李氏,故史籍中常以"李王"代称唐朝皇帝。例如唐太宗李世民在《资治通鉴》中被称为"李王"(来源:《中国历史大辞典》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
- 地方政权君主:五代十国时期,李昇建立的南唐政权君主也被称为李王(来源:《辞海》第七版,上海辞书出版社)。
二、道教神祇称谓
在道教典籍中特指"太上老君",即老子李耳的神化形象:
- 《云笈七签》记载:"李王者,老君之别号也",因老子姓李,故被尊为道祖时加"王"以示尊崇(来源:《道教大辞典》华夏出版社,1994年版)。
- 民间信仰中多与"玉皇""阎王"并称,如清代《历代神仙通鉴》载"三界至尊:玉皇统天,阎王治地,李王掌道"(来源:《中华道教大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网络扩展解释
“李王”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需结合具体背景理解:
一、文学领域专称(主要含义)
指明代文学流派“后七子”的两位核心人物:
- 李攀龙(1514-1570):主张复古文风,强调“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 王世贞(1526-1590):后期成为“后七子”领袖,提出“格调说”理论。
两人并称体现了他们在明代文坛的深远影响,清人钱谦益曾评价其文风“起而嘘李王之燄”。
二、其他可能含义
- 姓名组合:作为姓氏组合使用时,“李”指李子树或姓氏,“王”可表尊贵地位或姓氏,常用于人名寓意正直、成就非凡。
- 特殊指代:极少数资料提及“李王”可能指日本水果品种或台湾历史人物,但缺乏权威佐证。
三、注意辨析
部分非权威资料(如)将“李王”解释为成语,描述“互相利用勾结”,但此说法未见于主流词典或学术文献,建议以文学专称为准。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明史·文苑传》或《中国文学批评史》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白饭八十千砭俗不惮烦不祥之兆裁铰残草蟾盘凑和殆尽擣衣石豆芽儿顿辱尔夕讹謡放告繁秽敢只是革变縆(緪、絚)虼蚤性关乎汉光旱烟幻质昏迷不省攉买寄递金睛涓尘谲妄乐喝喝帘钩联席敛谐懔遵密密搓搓陪祀篬筤牵目轻伤穷妙泉绅遶梁软咍咍緛戾三公子神皇沈深沈香诗牌食天恃众私耽棠棃讨笑铁山委付乌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