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王的意思、李王的詳細解釋
李王的解釋
明 “後七子”領袖 李攀龍 與 王世貞 的并稱。 清 錢謙益 《<賴古堂文選>序》:“文章升降之際,未易以隻手挽力。日者 雲間 之才士,起而噓 李 王 之燄。”
詞語分解
- 李的解釋 李 ǐ 落葉小喬木,果實稱“李子”,熟時呈黃色或紫紅色,可食:李代桃僵(原用“桃”“李”共患難來喻兄弟相愛相助,後喻互相頂替或代他人受過)。投桃報李。李下不正冠(喻要避免不必要的嫌疑)。桃李不言,下自
- 王的解釋 王 á 古代一國君主的稱號,現代有些國家仍用這種稱號:王國。王法。公子王孫。王朝(俹 )。 中國古代皇帝以下的最高爵位:王公。王侯。 一族或一類中的首領:山大王。蜂王。王牌(橋牌中最大的牌;喻最有力的
專業解析
"李王"一詞在漢語詞典及文化語境中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一、曆史人物稱謂
指中國曆史上李姓建立的王朝或君主,常見于以下兩種用法:
- 唐代君主别稱:因唐朝皇族為隴西李氏,故史籍中常以"李王"代稱唐朝皇帝。例如唐太宗李世民在《資治通鑒》中被稱為"李王"(來源:《中國曆史大辭典》商務印書館,2010年版)。
- 地方政權君主:五代十國時期,李昇建立的南唐政權君主也被稱為李王(來源:《辭海》第七版,上海辭書出版社)。
二、道教神祇稱謂
在道教典籍中特指"太上老君",即老子李耳的神化形象:
- 《雲笈七籤》記載:"李王者,老君之别號也",因老子姓李,故被尊為道祖時加"王"以示尊崇(來源:《道教大辭典》華夏出版社,1994年版)。
- 民間信仰中多與"玉皇""閻王"并稱,如清代《曆代神仙通鑒》載"三界至尊:玉皇統天,閻王治地,李王掌道"(來源:《中華道教大辭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版)。
網絡擴展解釋
“李王”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需結合具體背景理解:
一、文學領域專稱(主要含義)
指明代文學流派“後七子”的兩位核心人物:
- 李攀龍(1514-1570):主張複古文風,強調“文必秦漢,詩必盛唐”。
- 王世貞(1526-1590):後期成為“後七子”領袖,提出“格調說”理論。
兩人并稱體現了他們在明代文壇的深遠影響,清人錢謙益曾評價其文風“起而噓李王之燄”。
二、其他可能含義
- 姓名組合:作為姓氏組合使用時,“李”指李子樹或姓氏,“王”可表尊貴地位或姓氏,常用于人名寓意正直、成就非凡。
- 特殊指代:極少數資料提及“李王”可能指日本水果品種或台灣曆史人物,但缺乏權威佐證。
三、注意辨析
部分非權威資料(如)将“李王”解釋為成語,描述“互相利用勾結”,但此說法未見于主流詞典或學術文獻,建議以文學專稱為準。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明史·文苑傳》或《中國文學批評史》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愛重踣斃博唼蔔正滄津陳娥醇笃裆襦店房颠風都籃恩霈風姿分交趕擺廣閑關戍古德鬼使神差闳辯化穆黃花女活動分子嘉節簡傲絕俗踡蹐慨傷靠牌子刻骨陵廟樓店寠儒買賤賣貴麥稭每常呶嚷念茲在茲毗佐仆厮潛住晴霭擒治染坊少先隊員繩牀土锉炻器霜根四攝歲滿它人佻率同志哥湍激完稿沃蕩五地吳都賢路邪陂信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