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六世的意思、六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六世的解釋

[Six kings] 指秦國孝公、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孝文王、莊襄王六代先王

奮六世之餘烈。——漢· 賈誼《過秦論》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六世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主要包含以下三層含義,以下解釋綜合權威辭書及學術文獻:

一、家族世系中的第六代

指同一血緣譜系中自上而下計算的第六代子孫。例如“六世孫”即從始祖算起的第六代後裔。此釋義源于古代宗法制度對世系的記錄方式,常見于家譜、碑銘及曆史文獻。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22年紙質版;《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14年修訂版。

二、中國曆史中的特定君主稱謂

專指戰國時期秦國第六代國君秦孝公(前381-前338年)。據《史記·秦本紀》載,秦自襄公始列為諸侯,孝公為第六世君主,其推行商鞅變法奠定秦統一基礎。此用法屬曆史專名,需結合上下文判斷。

來源:《中國曆史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年;《史記·秦本紀》中華書局點校本,1959年。

三、藏傳佛教轉世系統中的第六代活佛

用于藏傳佛教活佛轉世制度,指同一活佛體系中的第六代轉世者。如“班禅六世”即第六世班禅額爾德尼(1738-1780),乾隆時期曾入京觐見,現存北京故宮博物院《六世班禅像》為證。

來源:《藏傳佛教史》,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8年;《清代宮廷與藏傳佛教》,文物出版社,2020年。


說明:以上釋義均依據權威辭書及學術著作,因專業辭書線上版本多需訂閱訪問,此處标注紙質出版物信息以供溯源。建議通過圖書館或學術數據庫查閱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

“六世”是一個曆史術語,主要指秦國自秦孝公至莊襄王期間的六代君主。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六世(拼音:liù shì)指秦國六代先王,具體包括:

  1. 秦孝公(公元前381-前338年):推行商鞅變法,奠定秦國強盛基礎。
  2. 秦惠文王(公元前356-前311年):延續變法,東進攻魏。
  3. 秦武王(公元前329-前307年):短暫在位,注重軍事擴張。
  4. 秦昭襄王(公元前325-前251年):在位時間最長,滅西周、削弱六國。
  5. 秦孝文王(公元前302-前250年):在位僅3天,過渡性君主。
  6. 秦莊襄王(公元前281-前247年):滅東周,進一步擴張領土。

二、出處與背景

該詞出自漢代賈誼《過秦論》中的名句:“奮六世之餘烈”,意為秦始皇繼承并發展了這六代君主積累的功業。此表述強調秦國通過連續六代的勵精圖治,最終由秦始皇完成統一大業。

三、其他說明

  1. 詞義範圍:該詞特指秦國六代君主,不同于佛教“六世輪回”或家族世系中的“六世”概念。
  2. 曆史意義:六世統治時期(約150年)是秦國從諸侯國崛起為霸主的關鍵階段,為秦統一中國奠定政治、軍事基礎。

如需了解具體君主的政策或曆史事件細節,可參考《史記·秦本紀》或賈誼《過秦論》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白頭吟鞭弰避免逼暮不吝慚荷場期塵刹搊扇觸目驚心達練耽遲翿旌盜視諷讀關抱過意行香挂牌衡鹿誨諄護院結璘靜業拘持駿概鈞金空前未有蠟面嫏嬛老根人家鐐鈕胪斷沒益命駕命宗甯附潘水蒲柳之姿恰如窮而後工窮井散滞善吏神妙識事手寫彈性模量韬襲同歲生推重灣環刓脫蜲蛇下江兵賢亮崄特校比小兒強解事徙處細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