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六言诗的意思、六言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六言诗的解释

每句六字的古体诗。相传始于 西汉 谷永 ,一说 东方朔 已有“六言”诗。皆不传。今所见以 汉 末 孔融 的六言诗为最早。至 唐 六言诗有古体、律体之分。六言诗体以格调苍劲、浑朴为佳,但不甚流行。参阅 明 徐师曾 《文体明辨·六言诗》、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六言诗》。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六言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独特体裁,以每句固定六字为基本特征。它起源于先秦时期,在汉魏六朝逐渐发展,并在唐宋时期形成特定风格。以下从汉语词典释义角度详细解析其含义及特点:


一、核心定义

六言诗指通篇由六字句构成的诗歌形式。与五言、七言诗不同,其句式节奏以“二二二”或“三三”结构为主(如“明月/清风/良夜”),形成独特的韵律感。

来源:《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将六言诗定义为“每句六字的诗体”。


二、句式与格律特征

  1. 音节划分:

    六言句通常分为三顿,如“仄仄/平平/仄仄”或“平平/仄仄/平平”,形成双音节交替的节奏。

    公式示例:

    $$ text{平平仄仄平平} text{仄仄平平仄仄} $$

  2. 对仗要求:

    唐宋时期的六言诗多讲究对仗,如王维《田园乐》中“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三、历史发展与代表作品


四、文学价值与局限

六言诗以简练含蓄见长,适合描绘静态画面(如山水田园),但受限于音节,抒情叙事能力较弱。清代学者刘熙载《艺概》评:“六言诗难工,盖以字少而调促。”


代表作品选例:

王维《田园乐·其六》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王右丞集笺注》卷14

网络扩展解释

六言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每句由六个字组成,具有独特的韵律和结构特点。以下为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与起源

  1. 基本形式
    六言诗以每句六字为基本特征,分为古体与律体两种形式。其节奏多采用“二二二”或“四二”句式,如“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毛泽东《给彭德怀同志》)。

  2. 起源争议
    关于起源,一说始于西汉谷永或东方朔,但现存最早作品为汉末孔融所作。另有观点认为《诗经·周南·卷耳》中的六言句式是雏形。

二、发展历程与代表诗人

  1. 魏晋南北朝时期
    嵇康、傅玄等诗人推动六言诗发展,嵇康的六言四句古诗为绝句奠定基础,傅玄则探索歌行体。南朝谢晦创作了长篇六言古风《悲人道》,北周庾信初步形成六言律诗格式。

  2. 唐代成熟与定型
    王维的《辋川六言》是六言绝句代表作,鱼玄机的《隔汉江寄子安》则展现六言律诗的对仗工整与意境深远。唐代六言诗虽不如五、七言普及,但存世作品数量可观。

三、特点与评价

  1. 艺术风格
    六言诗以格调苍劲、浑朴为佳,但因句式限制,创作难度较高,故未成主流。

  2. 使用场景
    多用于抒情、咏史、田园题材,如王维描绘隐居生活,孔融借古抒怀。

四、后世影响

宋至明清时期,王安石、苏轼等文人延续创作,明代出现《六言唐诗画谱》等选本,进一步推广六言诗。

如需更完整的六言诗例证或历史脉络,可参考权威文献如《文体明辨》《陔余丛考》。

别人正在浏览...

挨坊靠院八一三事变不冷不热层见叠出敞声朝献称家有无痴风刀圭雕攰饤案堕断烦热封签符识改过从善高辛蛊雕寒杵佪挠黄袄解批金兽符进羡吉象局踧局节开劫度人康韶昆岭老大无成连天匝地灵谷吝悭芦雪卖阙莽茫孬种泥滩配当铅钱乞貣日头阮孚戎旅三家诗三希堂沈果省訾熟精投向屠绝吞声饮泣凸显枉苦亡卒危栏午阴香莎相知恨晩缬子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