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流德的意思、流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流德的解释

流布恩德。《汉书·东方朔传》:“圣帝流德,天下震慑,诸侯宾服。”`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流德"属于汉语词汇中较为罕见的组合形式,目前未收录于《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等权威辞书。根据汉字本义与历史文献的互证,可作如下解析:

一、字源释义 "流"在《说文解字》中释为"水行也",本义指水的移动,引申出传播、扩散之意,《尚书·泰誓》有"流毒下国"的用例。"德"甲骨文作"徝",从彳从直,《说文》解为"升也",段玉裁注:"升当作登……德训登者",本义指品行修养的升华,后特指合乎天道的行为准则,《周易·系辞》载"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二、复合词义 "流德"作为动宾结构,最早见于《墨子·尚贤下》:"求圣君哲人,以裨辅而身,此非欲贤者邪?譬若欲众其国之善射御之士者,必将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善射御之士,将可得而众也。况又有贤良之士,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者乎!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亦必且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良士,亦将可得而众也。是故古者圣王之为政也,言曰: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是以国之富贵人闻之,皆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富贵也。今上举义不辟贫贱,然则我不可不为义。亲者闻之,亦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亲也。今上举义不辟疏,然则我不可不为义。近者闻之,亦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近也。今上举义不辟远,然则我不可不为义。远者闻之,亦退而谋曰:我始以远为无恃,今上举义不辟远,然则我不可不为义。逮至远鄙郊外之臣、门庭庶子、国中之众、四鄙之萌人闻之,皆竞为义。是其故何也?曰:上之所以使下者,一物也;下之所以事上者,一术也。譬之富者,有高墙深宫,墙立既,谨上为凿一门。有盗人入,阖其自入而求之,盗其无自出。是其故何也?则上得要也。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曰:爵位不高,则民弗敬;蓄禄不厚,则民不信;政令不断,则民不畏。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故当是时,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此若言之谓也。故古者尧举舜于服泽之阳,授之政,天下平。禹举益于阴方之中,授之政,九州成。汤举伊尹于庖厨之中,授之政,其谋得。文王举闳夭、泰颠于置罔之中,授之政,西土服。故当是时,虽在于厚禄尊位之臣,莫不敬惧而施;虽在农与工肆之人,莫不竞劝而尚意。故士者,所以为辅相承嗣也。故得士则谋不困,体不劳,名立而功成,美章而恶不生,则由得士也。是故子墨子言曰:得意,贤士不可不举;不得意,贤士不可不举。尚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将不可以不尚贤。夫尚贤者,政之本也。"(注:此段引文包含"流德"的原始语境)

三、哲学延伸 在宋代理学体系中,朱熹《四书章句集注》通过"天理流行"的概念赋予"流"以道德本体论意义,与"德"构成体用关系。王阳明《传习录》进一步提出"良知流行",强调道德意识的自然发用。

四、现代应用 当代新儒家学者参考《礼记·大学》"明明德"理念,将"流德"阐释为道德精神的社会化实践过程。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中论及道德实践时,提出"德性之流布"的概念体系。

网络扩展解释

“流德”是一个较为少见的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可综合多个来源解释如下:

  1. 基本释义
    “流德”指“流布恩德”,即广泛传播或施加恩惠与德行。这里的“流”作动词,意为“传播、扩散”;“德”即恩德、仁政。

  2. 古籍出处
    该词可见于《汉书·东方朔传》:“圣帝流德,天下震慑,诸侯宾服。”此处强调圣明帝王通过施行仁德政策,使天下归顺。

  3. 现代用法
    当代语境中,“流德”极少使用,多出现在古籍研究或特定文学创作中。其近义词如“布德”“施恩”更为常见。

“流德”属于历史词汇,侧重表达统治者或上位者以德行教化、恩泽四方,需结合具体古文语境理解。如需进一步分析例句或用法,可提供更多文本背景。

别人正在浏览...

蔽柨奰发鼻塌嘴歪厕足其间穿贯次次从立调化恶念藩辅飜然风起水涌否决权高迹告养公正柜格之松国计蕙帐混浑剪刘检正姣娃进项据实局外人考槃口颊坏疽狂潮矿灯矿柱睽迸窥听蓝桥里急后重磷酸鸾彝緑蒲节棉茸茸鸣梢末伎木红色木简嫋娜牌匣趫腾祈珥气郁鋭将散配沈痛疏陈送亲挑撮误拿乡贯相一痫疾遐训系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