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耆英社的意思、耆英社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耆英社的解释

年高望重者的会社。 宋 刘克庄 《鹊桥仙·林侍郎生日》词:“出 通明殿 入耆英社,谁似侍郎洪福?”参见“ 耆英会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耆英社,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文人雅集团体,特指北宋时期由退休官员在洛阳组成的老年士大夫社团。其名称和内涵可从汉语词典角度进行如下解析:

一、 字义解析

二、 词义解释 “耆英社”作为一个专有名词,其核心含义是指: 由年高德劭、才学出众的退休官员或社会名流组成的,以诗酒唱和、怡情养性、交流思想为主要活动的老年文人社团。 它特指北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5),宰相文彦博留守西京洛阳时,仿效唐代白居易“香山九老会”的形式,召集同辈退休官员组成的社团。这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老年士大夫雅集之一。

三、 耆英社的典型特征(以北宋洛阳耆英社为例)

  1. 成员构成: 核心成员均为年过七十、曾担任过高官的退休名臣。最著名的成员包括富弼(79岁)、文彦博(77岁)、席汝言(77岁)、王尚恭(76岁)、赵丙(75岁)、刘几(75岁)、冯行己(75岁)、楚建中(73岁)、王谨言(72岁)、张问(70岁)、张焘(70岁)、王拱辰(71岁,虽未满七十但因德高望重被特邀)以及司马光(64岁,因声望卓著被破格邀请)。其成员之显赫,堪称“一时之盛”。
  2. 活动内容: 主要活动是定期在成员宅邸或洛阳名园(如富弼的富郑公园、司马光的独乐园)聚会,进行诗酒唱和、品茗弈棋、鉴赏古玩、谈论古今等雅事。他们追求的是远离政治纷扰后的闲适、高雅的精神生活。
  3. 象征意义: “耆英社”不仅是一个社交团体,更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象征着功成身退、安享晚年、德寿双全的士大夫理想生活状态,以及对高雅文化的追求和传承。它体现了宋代士大夫阶层对“文”的崇尚和对“老”的尊重。
  4. 历史影响: 北宋洛阳耆英社影响深远,其名称和形式被后世文人广泛模仿,成为老年文人雅集的典范,常被称为“耆英会”。它丰富了中国的社团文化和养老文化内涵。

四、 权威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耆英社”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形容由年长且德高望重者组成的团体或会社。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含义

“耆英社”指代由年高望重者(通常为六十岁以上的长者)组成的会社或团体。其中:

2.历史背景与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宋代文人刘克庄的词作《鹊桥仙·林侍郎生日》:“出通明殿入耆英社,谁似侍郎洪福?”。此句通过对比“通明殿”(象征朝廷)与“耆英社”,凸显林侍郎的声望与福气。

3.相关延伸

“耆英社”与“耆英会”含义相近,后者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文人雅集,如北宋文彦博、司马光等名士组织的聚会。两者均强调长者的社会地位与影响力。

4.现代用法

现代语境中,该词多用于文学或历史讨论,形容由资深人士组成的团体,或隐喻德高望重的群体。

如需进一步了解“耆英会”等关联概念,可参考宋代文献或相关历史研究。

别人正在浏览...

八牕玲珑拔短梯摽劲儿禀牍布袋步罡菖蒲节朝阙插销尺寸之地持戒赤爪子虫蝨倒败捣鬼低唱浅斟敦教附生工区官占旱象皓颢荷担滑旱冰黄蒿黄妖花院楛矢焦瘦教肄戒装机理嗑嗑老实巴脚陵京鸟气逆溯跑码头胚盘平土千年枣齐轨连辔卿曹驱赫日影睿化三六九等上阳宫桬棠市买司通儒通术团费团聚氽子土音外邦五峰销毁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