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纳拜的意思、纳拜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纳拜的解释

低头拜见。纳,用同“ 捺 ”。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七:“前辈遇通家子弟初见请纳拜者,既受之,则设席望其家,遥拜其父祖,乃就坐。” 明 李贽 《与周友山书》:“倘肯如此,弟当托兄先容,纳拜大宗师门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纳拜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语境色彩的复合动词,其核心含义为“行礼以示敬意或归属”,多用于古代社会礼仪场景。根据《汉语大词典》记载,该词由“纳”(接受、容纳)与“拜”(行礼)组合构成,引申为通过特定仪式表达臣服或敬仰的礼节行为。

从语义层次分析,该词包含三个维度:

  1. 仪轨性:指符合礼制的跪拜程序,如《礼记·曲礼》所述“士相见礼,君答拜,而后纳拜”中的宫廷礼仪
  2. 象征性:表达对权威的承认,常见于古代官员就职时向君主行纳拜之礼
  3. 契约性:在民间习俗中,弟子拜师、部属归附时通过纳拜确立人身依附关系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特别指出,宋元以降该词逐渐分化为两类用法:官方文书中保留原义,而戏曲小说中则衍生出“正式归顺”的比喻义。现代汉语中,该词主要保留在历史文献研究和传统礼仪复现场景中使用。

网络扩展解释

以下是关于“纳拜”的详细解释:


释义

“纳拜”指低头拜见,其中“纳”通假“捺”,表示按下的动作,强调行礼时低头以示恭敬。


出处与用法

  1. 古籍记载:
    • 宋代陆游《老学庵笔记》提到,通家子弟初见长辈时需行纳拜礼,行礼后需遥拜其父祖()。
    • 明代李贽在书信中亦用“纳拜”表达拜师之意()。
  2. 场景:
    多用于古代初次见面、拜师或对尊长表示敬意的场合,需配合特定礼仪流程。

近义词与关联词


英文释义

可译为“bow in greeting”,强调低头行礼的动作()。


如需进一步查阅古籍原文或扩展用法,可参考《老学庵笔记》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八袠本情苍翠欲滴蝉翅搨超逴舛文楚炬秦灰篡代点鬓订办定期端一顿沦尔等访览饭石飞影份儿饭粉食浮沉腹诽心谤浮瓜沉李高富帅高泽攻心乖失瓜蔓水鬼囚濠梁之上和鬨黑蚤欢炽荒笃速花茸隳剌伙计鉴辨监元结成计历锦綳卡诺科名人劳效羸弱两雄令嫒马鬣坟弥宗谋始千思万虑少阴蛇珠水式説不上袒右题桥吐沫蔚然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