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金沙江的意思、金沙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金沙江的解释

[Jinsha River] 中国长江上游。长江从青海玉树到四川宜宾岷江口,这一段叫金沙江,全长2316公里。总落差3300米,流经横断山区、高山深谷,虎跳峡江面与山顶高差3000米,水流湍急,水力资源十分丰富

详细解释

江水名。指 长江 上游自 青海省 玉树县 巴塘河 口至 四川省 宜宾市 的一段。以水中产金沙得名。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黄金》:“水金多者,出 云南 金沙江 (古名 丽水 ),此水源出 吐蕃 ,绕流 丽江府 ,至於 北胜州 ,回环五百餘里,出金者有数截。” 清 赵翼 《哭果毅阿公病殁于军》诗:“太息 金沙江 畔路,将星寒落浪花堆。” 刘6*6*《回顾长征》:“ 金沙江 穿行在 川 滇 边界的深山狭谷间,江面宽阔,水流湍急,形势非常险要。”亦省称“ 金沙 ”。 明 杨慎 《宿金沙江》诗:“江声月色那堪説,肠断 金沙 万里楼!” 毛6*6*《长征》诗:“ 金沙 水拍云崖暖, 大渡 桥横铁索寒。”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金沙江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金沙江是长江上游河段的名称,其词源与地理特征、历史文化密切相关。根据《中国地理大辞典》记载,金沙江发源于青海省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雪山南麓,流经西藏、四川、云南三省区,在宜宾市与岷江汇合后始称长江。该名称源自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在《徐霞客游记》中记载的"金生丽水"典故,因江中多沙金矿藏而得名。

从汉语词义演变来看,"金沙"二字最早见于《尚书·禹贡》"岷山导江,东别为沱"的记载,元代《水经注疏》始称"金沙江"。古代文献《华阳国志》将其记为"绳水",《蛮书》则称为"丽水",皆与流域内黄金矿藏有关。现代《辞海》定义为"长江上游青海玉树至四川宜宾段的别称"。

地理特征方面,根据《云南省志·地理卷》描述,金沙江全长2316公里,流域面积47.32万平方公里。其河道穿行于横断山脉,形成虎跳峡等著名峡谷,平均比降1.42‰,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达1.21亿千瓦,占长江总水能的42.8%。流域内已建成白鹤滩、溪洛渡等世界级水电站。

在地质矿产方面,《中国矿产志》记载江畔分布有攀枝花钒钛磁铁矿、东川铜矿等特大型矿床。明代《天工开物》详细记载了"金生丽水"的采金工艺,现代地质调查显示江中砂金成色达90%以上,主要赋存于第四纪冲积层中。

文化意义上,金沙江作为茶马古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见证了汉、藏、彝、纳西等民族的交融历史。清代《滇系》记载其为"西南铜运要道",当代《中国水利史》将其列为长江经济带生态屏障建设核心区。1935年红军长征巧渡金沙江的史实,更赋予其红色文化内涵。

网络扩展解释

金沙江是中国长江上游的主要河段,具有重要的地理和水文特征,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金沙江是长江的正源上游段,传统上指从青海玉树巴塘河口至四川宜宾岷江口的河段,全长约2308公里。但广义上包含沱沱河、通天河等源头水系时,总长度可达3496公里。

二、名称由来

因江中富含沙金而得名,古代又称“丽水”或“绳水”。明代《天工开物》记载其产金历史。

三、地理特征

  1. 流域范围
    发源于青海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雪山,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四省区,在宜宾与岷江汇合后始称长江。
  2. 地形地貌
    流经横断山脉和云贵高原,形成世界级峡谷,如虎跳峡(江面与山顶高差达3000米,长16公里,落差200米)。
  3. 水文特点
    总落差约3300米,水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是中国重要的水电基地。

四、历史与文化

毛泽东《长征》诗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即指此江。明代起成为川藏、滇藏间的交通要道。

五、数据差异说明

不同文献对长度的表述差异源于划分标准: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参考《中国河流志》或水利部权威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懊热扳位扁鍼不平生草緑禅乘齿危发秀雠订促织骀骀登带地官逗引断角肺鱼辅枢副着格来瓜葛贵农贱商轨则龟主黑头虫红彩鋘鍫回隤惑蔽解惑嗟欷急公济济哄哄机伶鬼锦罽棘翳连眉零孤利入鹿霓衣论主痲疯罴虎剖卵迁种齐等启服倾家破产楸棋人痾认准杀缝上风赏笑陕塞少庶子沈毅耍赖叔丈挑三嫌四呫呫文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