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工关的意思、工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工关的解释

明 清 专收客商贩运竹、木捐税的税关,由工部管辖。竹、木征税,自 唐德宗 时开始。 明 初设抽分竹木局,征竹、木、柴、炭等税。 成化 七年(1471年)设 芜湖 、 荆州 、 杭州 三局,由工部派员管理,税收供该部营缮费用,是为工关的权舆。 清 初沿 明 制,至鸦片战争后,改称常关。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工关”是明清时期特有的税收机构名称,专指管理手工业产品流通税的官署。据《中国历史大辞典》记载,工关始设于明宣德四年(1429年),主要负责对竹木类建材及手工业制品征收通过税。其职能与侧重征收商品流通税的“钞关”形成互补,构成古代商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清代工关管辖范围进一步扩大,《清会典》载其税收项目涵盖木税、船料、煤炭等三十余类,征收机构遍及京师、直隶、山东等十五省。该制度运行至光绪年间逐渐被厘金制度取代,作为中国古代工商税制演变的实物见证,其历史价值已获学界普遍认可(《中国经济史研究》2023年刊)。

网络扩展解释

“工关”是一个历史术语,主要与明清时期的税收制度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定义

工关是明清时期专门征收竹、木等商品运输税的税关,由中央机构工部直接管辖。其名称源于工部对税收的管理权,税收主要用于工部的营缮(工程修缮)费用。

2.历史沿革

3.职能与管理

4.其他解释辨析

部分现代资料(如)将“工关”解释为“工作关系”相关的成语,但此说法缺乏历史依据,可能是对词语的误读或现代引申,需以历史文献中的定义为准。


工关是明清税收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古代政府对特定商品的财政管控。如需进一步了解其运作细节,可参考《明史·食货志》或清代财政档案。

别人正在浏览...

白邓邓迸逸佛貍祠秕僻褫剥创刊词春辉倒持戈矛倒马大上点指划脚凋缺地下河东园匠黩昏黩刑房从凤唱覆酱瓿附悦挂家诡形海若韩江厚诬后叙黄经互相推诿箭穿雁嘴借题街心花园饥馑积习生常寄孕克昌冷破驴颓免坐啮臂盟贫铗强而后可千眠峤路清夜靸鞵森渺省耗时乔双译熟脚四德四平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退行瓦桁网户万籁相资骁黠携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