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与的意思、其与的详细解释
其与的解释
犹难道。《左传·昭公十七年》:“其居火也久矣,其与不然乎。” 杜预 注:“言必然也。”
词语分解
- 其的解释 其 í 第三人物代词,相当于“他(她)”、“他们(她们)”、“它(它们)”;“他(她)的”、“他们(她们)的”、“它(们)的”:各得其所。莫名其妙。三缄其口。独行其是。自食其果。 指示代词,相当于“那
- 与的解释 与 (與) ǔ 和,跟:正确与错误。与虎谋皮。生死与共。 给:赠与。与人方便。 交往,友好:相与。与国(相互交好的国家)。 〔与其〕比较连词,常跟“不如”、“宁可”连用。 赞助,赞许:与人为善。 取
专业解析
从汉语词典角度解析,“其与”并非现代汉语常用固定搭配,其含义需拆解为“其”和“与”分别理解,并考虑其在特定语境(尤其是古汉语或特殊结构)中的用法:
一、 “其”的核心含义
“其”主要用作代词,在句中可指代:
- 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她/它”或“他/她/它们的”。
- 例:《论语·卫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匠想要做好他的工作,必须首先使他的工具锋利。)
- 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些”。
- 例:《孟子·梁惠王上》:“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那牛恐惧发抖的样子。)
- 活用为第一/第二人称:在特定语境下可活用为“我”或“你”。
- 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我也后悔自己跟随他们出来,而不能尽情享受游玩的乐趣。)
- 语气副词:表推测、反问、祈使、期望等语气。
- 例:《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其谁曰不然?”(难道谁能说不是这样呢?)
二、 “与”的核心含义
“与”是多功能词,常见用法:
- 动词:
- 给予:例:《史记·项羽本纪》:“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就给他一大杯酒。)
- 结交、亲附:例:《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呢?)
- 赞许、同意:例:《论语·述而》:“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徒步涉水过河,死了都不会后悔的人,我是不会赞许的。)
- 介词:
- 引进动作涉及的对象:相当于“和”、“跟”、“同”。
- 例:《孟子·公孙丑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有利的天气时令不如有利的地理形势,有利的地理形势不如人心所向、上下团结。)
- 引进比较对象:相当于“跟…相比”。
- 例:《墨子·公输》:“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这就好像华丽的车子同破车子相比。)
- 为、替(较少见)。
- 连词:
- 连接词或短语:表示并列关系,相当于“和”、“及”。
- 例:《论语·子罕》:“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孔子很少谈论利益、命运和仁德。)
三、 “其与”连用的理解
“其与”并非现代汉语的固定词汇或短语。其含义需根据具体语境分析:
- 代词“其” + 连词/介词“与”:这是最常见的情况。
- “其”指代前文提到的人或事物。
- “与”连接后面的成分(名词、代词或短语),表示并列、伴随或对象。
- 例:《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臧孙见子服惠伯,告之故,且泣曰:‘……季孙之爱我,疾疢也;孟孙之恶我,药石也。美疢不如恶石。夫石犹生我,疢之美,其毒滋多。孟孙死,吾亡无日矣!’ 惠伯曰:‘子其与之!’”(子服惠伯说:“您大概还是听从孟孙(的意见)吧!”) 这里“其”表推测语气(大概),“与”是动词(听从、赞同),“之”指代孟孙。
- 代词“其” + 动词“与”:
- “其”作主语或定语。
- “与”作谓语动词(给予、结交、赞许等)。
- 例:《论语·公冶长》:“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孔子评论子产说:“他有君子的四种道德:他自己的行为庄重,他侍奉君主恭敬,他养护百姓有恩惠,他役使百姓有法度。”) 若在“其”后加“与”,如“其与民惠”,则可能意为“他给予百姓恩惠”(需上下文支持)。
- “其余”的误写或古异体:在极少数情况下,“其与”可能是“其余”的笔误或古时异体写法(但此说缺乏广泛词典依据,现代规范写作“其余”)。
权威参考来源: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商务印书馆出版。
- 《古代汉语词典》(第2版) - 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编,商务印书馆出版。
- 《汉语大词典》 -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编纂处编,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
- 《王力古汉语字典》 - 王力主编,中华书局出版。
“其与”不是一个独立的现代汉语词汇。其含义需拆解为“其”(主要作代词)和“与”(主要作动词、介词、连词),并紧密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理解。最常见的结构是“其”指代前文内容,“与”连接或引出后续成分。在现代汉语表达中,更常用且规范的表达是“其余”或直接用“其”指代,并根据需要搭配“和”、“跟”、“给”等词。
网络扩展解释
“其与”是一个古汉语词汇,主要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解释
-
核心含义
在古汉语中,“其与”通常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难道”。例如《左传·昭公十七年》中的句子:“其居火也久矣,其与不然乎?”(意为:它居于火星的位置很久了,难道不是这样吗?)。
-
词性分析
- 其:作为代词,指代前文提到的对象(如“他/它/他们”);
- 与:此处为语气助词,加强反问语气,无实际词汇意义。
二、使用场景
-
古文例句
多见于先秦文献,如《左传》《论语》等,用于强调某种事实或逻辑的必然性。例如:“其与不然乎?”(难道不是这样吗?)。
-
现代误用
部分现代资料(如)将其解释为“表示关系或关联的成语”,但此说法缺乏权威文献支持,可能是对“其”与“与”两字的拆分误解。
三、补充说明
- 读音:qí yǔ(注意“与”在此处读第三声)。
- 辨析:需与“其”作为代词(如“其为人也”)或连词(如“与其”)的用法区分开。
四、总结
“其与”是古汉语中的固定搭配,主要用于反问句,表达“难道”的语气。现代使用较少,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避免与“其”“与”的其他用法混淆。
别人正在浏览...
鼇禁白莲教谤铄班管倍频比勒陀利亚并疆兼巷餐卫尝敌秤平斗满龡豳醇乐从惥翠巍巍钓舟地声递事冬爱非愚则诬風雨如磐佝偻贯盈恶稔桂石诡问过见横剖面鸿化狐媚子浑茫贱婢焦心苛克跨巽磨昏抉聩逆殴你贪我爱偏险轻讽覃惠栖隐妊妇人身权利柔柯鋭达三鹿为犇扫拂上典轼庐松浆搜抉溯回薹芥天冠地屦天聚魍魅蜲蛇梧鼠技穷详度小尽小媳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