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奉盛的意思、奉盛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奉盛的解释

奉献盛于器中的黍稷等祭品。《左传·桓公六年》:“奉盛以告曰:‘絜粢丰盛。’谓其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奉盛"是一个古汉语复合词,其含义需结合字义及古代文化背景理解:

一、字义解析

  1. 本义为恭敬地捧着、进献,引申为遵从、侍奉。《说文解字》释:"奉,承也",强调双手承托的恭敬姿态。在礼仪中特指以庄重态度呈献物品(《汉语大词典》第5卷第1123页)。

  2. 此处读作chéng,指置于容器中的祭品(如谷物),《礼记·郊特牲》郑玄注:"黍稷曰盛",孔颖达疏进一步说明:"盛谓黍稷在器"。

二、复合词释义

"奉盛"指古代祭祀时恭敬地进献盛放在祭器中的谷物,是礼仪制度的重要环节:

三、典籍例证

《诗经·大雅·生民》描述周人祭祀场景:"昂盛于豆,于豆于登",郑玄笺注:"奉盛以献,祈神飨之",印证"奉盛"作为祭祀仪轨的实践。

四、现代使用

该词属文言遗存,今多见于:

  1. 历史文献研究(如《仪礼》注疏)
  2. 传统文化阐释(如祭祀礼制考据)
  3. 古汉语词汇教学

参考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

“奉盛”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来源进行解释:

一、基本释义

奉盛(拼音:fèng shèng)指古代祭祀时,将黍稷等祭品盛于器皿中并恭敬献上的行为。这一行为常用于表达对神灵或尊长的敬意,并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二、词源与出处

  1. 经典文献:最早见于《左传·桓公六年》:“奉盛以告曰:‘絜粢丰盛。’谓其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也。”,意为通过献祭洁净的谷物,象征农事顺利、百姓安居。
  2. 构词解析:
    • 奉:表“奉献、恭敬地给予”;
    • 盛:此处指“盛放祭品的容器”,引申为祭品本身。

三、使用场景

四、相关扩展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历史背景,可参考《左传》原文或权威汉语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薄唇轻言贲镛步帐长春不老差逊成阔纯经验大容彫落二魏发棠风扫枫子鬼钢结构冈坡甘心氏高温作业构栏规划国姻国有经济鹤渚花丛花花笳鼓之徒简辰肩项即便笄纚及溺呼船极照居材均敌羸尪两观之诛砺岳盟河盝子缕子脍纳屦踵决孽龉叛亡迫阸起急青旷寝绳亲识亲嘴权假渠渠绕口令仁瑞山钟生境水浒传水斋嗣王屯师外奬王孙公子嗡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