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慈忍的意思、慈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慈忍的解释

佛教语。慈悲与忍辱。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上》:“佛之所云寂灭,非虚静乎?安乐,非恬愉乎?慈忍,非濡弱乎?”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慈忍是由"慈"与"忍"组合而成的复合词,在汉语语境中具有独特内涵。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著的《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解释,"慈"的本义为仁爱,特指父母对子女的爱,后引申为宽厚、仁德之意;"忍"则包含两层含义:一为忍耐、克制,二为狠心、残忍。两者结合时,"忍"取前义,构成对立统一的哲学概念。

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词典》指出,该词最早见于佛教典籍《大智度论》,指菩萨修行时既要心怀慈悲又要忍辱负重。其核心内涵包含三个层面:

  1. 慈悲为体:以仁爱之心为根本出发点
  2. 忍辱为用:在遭遇逆境时保持克制与宽容
  3. 智慧为枢:通过理性调控情感冲突

佛教经典《法华经·安乐行品》强调,慈忍是"于嗔怒中而不失悲心"的修行境界。现代语义中,该词常用于形容兼具仁爱胸怀与坚韧品格的处世态度,如"慈忍处世""慈忍之道"等表达,体现儒家"仁者爱人"与道家"柔弱胜刚强"的思想融合。

网络扩展解释

“慈忍”是佛教术语,指“慈悲”与“忍辱”的结合,强调以仁慈之心包容苦难、化解嗔恚。以下是详细解释:

  1. 核心定义
    慈忍由“慈”与“忍”构成:“慈”指慈悲,即心怀仁爱、普度众生;“忍”指忍辱,即忍受逆境而不生嗔恨。两者结合,体现佛教修行的核心精神。

  2. 佛教内涵

    • 在《证道歌》中,慈忍被视为一种修行力量,能通过接纳恶言诽谤来增长功德(如“观恶言,是功德,此即成吾善知识”)。
    • 《月灯三昧经》提到修慈忍可得“十利”,包括不为嗔火所烧、刀毒所伤等,强调其护持身心的作用。
  3. 文学与日常应用

    • 杜甫《岁晏行》中“割慈忍爱还租庸”一句,用“慈忍”描述百姓被迫卖儿鬻女的痛苦,引申为对现实的无奈包容。
    • 梁启超《去国行》中“割慈忍泪出国门”则表达离别时的隐忍与不舍。
  4. 修行意义
    佛教将慈忍与法空并列为“弘经三轨”,认为它是弘法传道的重要准则,通过慈悲化解冲突,以忍辱培养定力。

慈忍既是佛教修持方法,也渗透于文学表达,体现了一种超越个人情感、以宽厚应对困境的智慧。如需更深入的古籍例证,可参考中的诗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葆宫惫竭逋缗彩券参办出籴箠楚蹙遏簇崭新雕谢迭见层出抵距独国蹲身烦恼海奋发蹈厉奋鳞根机拐子头孩赤烘笼火耕流种胡市斤节巨魁俊异军约凯歌科斧恳悫口数烂缦寥邈龙颜陆标蜜苏挪用排娖鹏鷃铺敍旗扁银两穷理居敬却才取径散生日三檐青罗繖闪亮少裆无系舌挢不下参辰卯酉射手顺风行船颂埙题要猥巷逶夷倭扇限蔽谐戏燮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