掇録的意思、掇録的详细解释
掇録的解释
(1).选取记录在案的有功之人。《三国志·魏志·高堂隆传》:“夫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咏德政,则延期过歷;下有怨叹,掇録授能。由此观之,天下之天下,非独陛下之天下也。”
(2).选录。 清 吴敏树 《记钞本<震川文>后》:“间从塾童《古文观止》选本,见 归氏 文数篇……託书贾购之 吴门 以来,乃掇録其可嘉者,以鄙意评騭,且叙论焉。”
词语分解
- 掇的解释 掇 ō 拾取;摘取:掇拾。掇弄。 用双手拿(椅子,凳子),用手端。 笔画数:; 部首:扌; 笔顺编号:
- 録的解释 録 ù 见“录”。 笔画数:; 部首:釒;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掇録”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分析综合解释:
一、基本释义
-
选取记录有功之人
指在历史或文献中挑选并记录有功劳的人物。例如《三国志·魏志·高堂隆传》中提到“下有怨叹,掇録授能”,意为记录贤能之士以备任用。
-
选录、辑录
指从文献中精选内容并整理记录。清代吴敏树在《记钞本<震川文>后》中提到“掇録其可嘉者”,即选录优秀文章。
二、文献例证
- 历史语境:
在《三国志》中,该词强调对国家治理中人才选拔的重视,体现古代政治文献的特点。
- 文学辑录:
清代学者多用于描述文献整理,如吴敏树从《古文观止》中选录归有光的文章。
三、延伸含义
部分资料(如)将其视为成语,解释为“精挑细选”,强调认真严谨的挑选态度,适用于商品、人才等选择场景。但此说法权威性较低,未见于经典文献。
四、注意事项
- 字形与拼音:
现代汉语中,“掇録”可写作“掇录”,拼音为duō lù(部分网页标注“duō duō”或“duō lù”,但根据《三国志》注音更倾向后者)。
- 现代使用:
该词已属罕见词汇,主要用于古籍研究或特定学术讨论,日常语言中基本被“选录”“辑录”替代。
如需进一步考证,建议查阅《汉语大词典》或《三国志》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掇録》(duō lù)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整理、编辑”。
它的拆分部首是“手”和“金”,其中“手”表示手部,而“金”表示金属。根据康熙字典,它的总笔画数是11画。其中,部首“手”的笔画数是4画,部首“金”的笔画数是8画。
《掇録》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的中国,许多著作、文献都需要通过手工复制、整理和编辑。《掇録》就是用来描述这个过程的词语。
值得注意的是,《掇録》这个词的繁体字写法为《撮錄》。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掇録》在古代的写法为《掇录》。
以下是一个关于《掇録》的例句:
他花了大量时间在图书馆中掇録资料,为他的研究做准备。
与《掇録》相关的词汇有《整理》、《整编》等。
反义词方面,可以考虑使用《混乱》、《杂乱》等词语。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所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