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金钟罩的意思、金钟罩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金钟罩的解释

(1). 清 末 山东 义和团的一个分支。言其能避枪炮,故名。 清 黄遵宪 《三哀诗·袁爽秋京卿》:“邪术金鐘罩,不过弄狡獪。” 钱仲联 笺注引 清 袁昶 《乱中日记》:“其愚弄人能避枪炮者,名曰‘金鐘罩’。”

(2).武术的一种。谓运用气功,体外如有金钟覆罩,不易受伤。 洪深 《赵阎王》第七幕:“你们有枪,老子不怕,老子有金钟罩,铅子打不进。”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金钟罩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种硬气功技法,其名称源自“金钟护体”的意象,形容习练者通过特殊训练使身体如金属钟罩般坚不可摧。根据《中国武术大辞典》记载,金钟罩的核心在于通过呼吸调控、气血运行与抗击打训练,逐步增强肌肉骨骼的抗冲击能力(来源:《中国武术大辞典》)。该功法在《汉语大词典》中被定义为“一种以抵御外力攻击为目的的武术防御技艺”,强调内外兼修的特性(来源:《汉语大词典》)。

从文化内涵看,金钟罩在明清武术典籍中常与“铁布衫”并称,两者均属外家功夫体系。少林派武学文献《少林拳术秘传》提到,习练者需经历“排打、药洗、导引”三阶段,通过木棒击打身体部位并辅以中药外敷,最终达到“周身如铸”的境界(来源:《少林功夫典籍》)。现代武术研究中,金钟罩的生理学原理被认为是通过长期刺激促进皮肤角质层增厚及痛觉神经钝化(来源:《中华传统武术科学体系研究》)。

该词在汉语语境中存在引申用法,常比喻严密的保护机制。例如清代小说《三侠五义》中即有“此计若成,便似金钟罩顶,万无一失”的表述(来源:《中国古典小说辞典》)。在当代武术教学中,正规金钟罩训练要求遵循“循序渐进、医武结合”原则,避免盲目练习导致身体损伤(来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武术保护纲要》)。

网络扩展解释

“金钟罩”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一、武术功法:护体硬气功

金钟罩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种护体硬气功,属于少林四大神功之一,据传为达摩禅师所创。其特点在于:

  1. 功法原理:通过气功修炼,使体表形成类似“金钟覆罩”的防御层,达到刀剑难损的效果,强调内外兼修,既练阳刚外劲,又修内壮气脉。
  2. 修炼阶段:共分十二关,练至最高境界可抵御利器攻击,甚至实现“罡气护体”,入水不溺、入火不焚等超常防御能力。
  3. 与铁布衫的关系:常与铁布衫并称,但二者属不同功法。金钟罩偏重内功,铁布衫侧重外功,合称中国功夫中最著名的护体硬功体系。

二、历史背景:义和团分支

清末山东义和团运动中,存在以“金钟罩”为名的分支组织。该组织宣称能通过“邪术”避挡枪炮攻击,实际可能结合了武术表演与民间信仰,具有一定政治和军事动员性质。

三、实际技巧与表演

现代表演中,“金钟罩”常通过物理技巧实现视觉冲击。例如:

四、现代文化中的延伸

  1. 游戏技能:在《活侠传》等作品中,金钟罩被设计为防御技能,消耗气力提升防御并反弹伤害。
  2. 比喻用法:衍生为“保护屏障”的代称,如“安全金钟罩”形容周密防护措施。

金钟罩的核心含义是通过气功或技巧实现超强防御,既承载着传统武术文化,也映射了历史事件和现代艺术创作。其虚实结合的特色,使其成为跨越实战、表演、文化符号的多维度概念。

别人正在浏览...

安重遨曹北鄙之音躃跛避岁颤索出具戳个儿撺拳拢袖地鳖尔后風癩佛婆高柯稿壤鬼夜泣嘿夺胡福回话火阵狐丘首检诘结扭金鈎子廑念今有术畸态纠逖绝艺空壳子狂妄苦刻老先脸上醴辞鲁连台马徒梅乾菜谧息难产拿一手婆儿气迫劫起船窃鼎乞儿骑上老虎啓寤佉卢文字上肩蜃阁绳墨之言慑息输灌遂祸踏百草太昭慱慱温床吾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