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理俱惬”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进行解析:
指文章或言辞形式优美且内容贴切,既具备文采又蕴含深刻道理,达到形式与内容的双重完美。
出自《旧唐书·陆扆传》,描述唐代官员陆扆文思敏捷、下笔如飞,所写文章“文理俱惬”,被同僚称赞。原文记载:“扆文思敏速,初无思虑,挥翰如飞,文理俱惬。”
类似成语如“文质彬彬”“情理兼备”,均强调形式与内容的平衡。需注意与单纯强调文采(如“辞藻华丽”)或内容(如“言之有物”)的词汇区分。
通过综合权威来源可知,该成语核心在于形式与内容的双重圆满,适用于对高质量文字表达的赞誉。
《文理俱惬》是一个成语,意指文化和科学并重,互相融合,达到完美、和谐的境界。
《文理俱惬》这个词的部首是文(文化)和心(思想),共有12个笔画。
《文理俱惬》这个成语最早见于清朝学者许学士的《诗话总龟》。他赞美杜甫的作品从不离开文学和科学的范畴,因此使用了这个成语来形容。
《文理俱愜》是这个成语的繁体写法。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有所不同。《文理俱惬》可以写作「文理俱愷」或者「文理具快」。不过现在一般使用现代汉字拼写。
他既懂得文学,又精通科学,真是文理俱惬的综合人才。
文理、俱惬
文以载道、学以致用、文理兼修
文武相见、智勇双全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