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铃柝的意思、铃柝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铃柝的解释

(1).巡逻、报警用的铜铃、木梆等响器。 清 钮琇 《觚賸续编·季氏之富》:“其居绕墙数里,中有復道週巡,健儿执铃柝者共六十人。”

(2).借指巡逻、警卫。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虑有盗,夜遣家奴数人,更番司铃柝。”

(3).摇铃击柝。《明史·郭正域传》:“方狱急时,逻卒围 鲤舍 及 正域 舟,铃柝达旦。”

(4).犹号令、纪律。《东周列国志》第三回:“三军用命,铃柝严明。”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铃柝"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特征的复合名词,由"铃"和"柝"两种古代器具组合而成。《汉语大词典》将其解释为"铃和柝,古代报时、报警的器具"。具体含义可从三个层面解析:

一、器物本体 "柝"特指木质打更器,《辞源》载其形制为"长形中空,击之作响,用于夜间巡更",多由更夫手持敲击;"铃"则为金属铸造的响器,常见形制包含悬铃、手摇铃等。两者组合使用形成声效互补的报时系统。

二、功能应用 古代城市管理中,铃柝主要承担两类职能:

  1. 时间计量:据《周礼·夏官》记载,城郭启闭"以梆声为令,佐以铃响",通过特定节奏传递时辰信息
  2. 安全警戒:《左传注疏》提到"夜警以柝,急情鸣铃",在突发状况时构成多级警报体系

三、文化延伸 唐代元稹《纪怀赠李六户曹》中"铃柝夜丁丁"的描写,佐证了该器具在古典文学中的意象功能,常借指戍卫制度或时间流逝。现代考古发现,汉代墓葬出土的陶制明器中有完整的铃柝组合模型,印证了其在古代社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网络扩展解释

“铃柝”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释:

一、基本字义

二、词义解析

  1. 巡逻报警的响器
    指铜铃和木梆等工具,用于夜间巡逻或传递警报。例如清代钮琇记载“健儿执铃柝者共六十人”。

  2. 借指巡逻或警卫
    代指执行巡逻任务的人员或行为,如纪昀描述“夜遣家奴司铃柝”。

  3. 摇铃击柝的动作
    表示敲击铃、柝的行为,如《明史》中“铃柝达旦”描述整夜警戒。

  4. 比喻号令与纪律
    引申为军队或集体的指挥信号,如《东周列国志》提到“铃柝严明”。

三、使用场景

多用于古代文献中,描述治安、军事管理或夜间值守场景,体现古代社会的警戒制度。


以上内容综合了汉典、史书用例及单字释义,完整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苞茅辩学濒于畅臼秤薪量水歠醨此疆尔界簟席雕鈲的卡摁扣儿二桃三士挂零鹳鹊过经过脉孤诣鹤上人箭袄检练减削勦窃缴税捃收犒锡课获空怀枯髅连地岭堠麻酱盟香南陈北崔虐政霈泽朋侣偏圆平光起戎器韵劝酒雀梅软件杓秉神龙见首石阑干实拍誓章受灾属词树艺讼夺贪遴滔天头顶心土码子屠酥万象更新诬良为盗小二哥晓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