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载誓词的文件。 ********* 《建国方略·能知必能行》:“会成而后,由会中各员向全县人民执行之,必亲笔签名於誓章,举右手向众宣读之。其誓章藏之自治会,而发给凭照。”
“誓章”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如下:
誓章指记载誓词的文件,通常用于正式场合记录宣誓内容,具有法律或行政效力。
历史文献引用
孙中山在《建国方略·能知必能行》中提到,自治会成员需“亲笔签名于誓章,举右手向众宣读”,并将誓章存档于自治会。
现代使用场景
如需进一步了解历史背景或具体案例,可参考孙中山相关文献或法律文件。
《誓章》是一个汉字词语,表示立下的誓言或宣言。这个词常用于描述个人或团体郑重宣布承诺或决心的文本。
《誓章》的拆分部首是言字底,表示与言有关。它的笔画数为10画。
《誓章》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古代文献中,如《史记·韩非子列传》等。它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下,人们在宣誓时会写下誓言文本,称之为《誓章》。
《誓章》的繁体字为「誓章」,字形比简体字稍微复杂一些。
在古代汉字书写中,尤其是在秦汉时期,「誓章」二字的字形与现代略有差异。具体而言,在一些古代文献中,「誓章」的写法可能是「誓章」或「誓状」,在不同时期和文献中写法可能会有所变化。
1. 他庄重地念完《誓章》,表示自己对学业的坚定决心。
2. 这个组织发表的《誓章》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支持。
组词:誓言、章程、誓约、决心、宣言。
近义词:誓约、宣言。
反义词:放弃、违约。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