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器局与风度。《旧唐书·卫次公传》:“﹝ 次公 ﹞器韵和雅,弱冠举进士。” 清 侯方域 《赠王子序》:“余曾一见 王君 於郡东旅舍,已而偕讌集 共城 ,叹其器韵闲远不可得。”
“器韵”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需结合语境:
器局与风度
指人的气度、格局和内在修养,常用于形容人的整体气质。例如《旧唐书·卫次公传》记载:“次公器韵和雅,弱冠举进士”,强调其儒雅风范。清代侯方域在《赠王子序》中亦用“器韵闲远”描述人物的超然气度。
艺术领域的韵律美
引申指音乐或文学作品中的节奏与美感,如乐器的音韵和谐或诗词的声律协调。
该词在古代文献中多指向人的气质,如《旧唐书》及清代文人作品;现代词典则补充了艺术领域的引申义。
若需进一步探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权威古籍注解。
《器韵》是一个汉语词汇,表示琴韵或乐器的音韵。它可以指乐器演奏时发出的声音,如琴弦的悠扬韵律,也可以指器物的音色与韵律。
《器韵》的拆分部首是“口”和“卜”,它们分别代表着“器物”和“卜筮、预测”的意思。根据部首和笔画,它可以按照“口三卜三”来拆分。
《器韵》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语言。在古代,乐器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民间使用乐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并通过演奏器乐来表达他们的艺术天赋。《器韵》这个词因此而出现,用来形容乐器的音韵之美。
《器韵》的繁体字为「器韻」。在繁体中,「器」和「韻」的形状稍有不同,但其意义和拼写与简体相同。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器韵」的写法可能略有不同。而在《康熙字典》中,“器”字的写法是“器”,“韵”字的写法是“麟”。不过,这些写法在现代已经不再使用,我们现在使用的是标准化的简体字。
1. 这首曲子的器韵很动人,让人陶醉其中。
2. 这个乐器的器韵使人们感受到深深的情感。
3. 演奏者通过细腻的器韵,将乐曲的美妙表达得淋漓尽致。
1. 器乐:指以乐器演奏为主的音乐形式。
2. 器具:指用来做特定用途的器材、工具。
3. 韵味:指文艺作品中所体现的意境、情趣。
1. 音韵:指声音的声调和节奏。
2. 和鸣:指两个或多个不同音高的声音同时发出,产生和谐的效果。
3. 和声:指多个声音在音乐中的组合和谐。
1. 嘈杂:指噪音混杂、声音杂乱的状态。
2. 刺耳:指刺激耳朵,令人不舒服的声音。
3. 缺陷:指缺少音乐作品所应有的和谐与美感。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