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仙官。《汉武帝内传》:“ 阿母 昔出配 北烛仙人 ,近又召还,使领命禄,真灵官也。” 唐 陆龟蒙 《上元日道室焚修寄袭美》诗:“三清今日聚灵官,玉刺齐抽謁 广寒 。” 宋 范成大 《白玉楼步虚词》序:“侍卫可见者,灵官法服骑而夹侍二人。”
(2). 王灵官 的略称。道教奉为护法监坛之神。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王侃》:“弟亲见一神人,状类庙中所塑 灵官 然,入房来捉女。”
(3). 明 代所设的道官。《明史·职官志三》:“ 阁皁山 、 三茅山 各灵官一人,正八品。”
“灵官”是一个多义词,主要包含以下三层含义,根据历史文献和道教文化综合解释如下:
指道教或神话传说中在天界任职的仙人官员,属于神职体系的一部分。例如《汉武帝内传》中提及“真灵官也”,唐代陆龟蒙诗中也有“三清今日聚灵官”的描述,均指代仙官身份。
道教中的重要护法神,全称“都天豁落灵官王元帅”,简称“王灵官”。其形象多为红脸虬须、身披金甲、手持钢鞭,司掌雷火,职责为护法监坛,驱邪镇恶。民间传说中,王灵官常显灵护佑百姓,如清代《夜谭随录》记载其显形捉妖的故事。
明代官职名,隶属道录司,负责管理道教事务。据《明史·职官志》记载,灵官为八品官,主要分布于阁皂山、三茅山等道教名山,职责包括监督道教活动及圣地管理。
在汉字中,“灵官”是一个词语,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灵”和“官”。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两个汉字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一些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灵”字由四个部首组成,分别是“示”、“火”、“⺮”和“冖”,共有12个笔画。
“官”字由三个部首组成,分别是“宀”、“示”和“口”,共有8个笔画。
“灵”字的本义是指神灵、神秘或灵异的事物,它的古体写法中,字的上方是一个“大”字,下方则是一个象征神灵的小人形象。
“官”字的本义是指政府官员、职位或官方机构,它的古体写法中,字的上方是一个象征屋顶的“宀”字,下方则是一个象征嘴巴的“口”字。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和现在有所不同。对于“灵官”这个词来说,古代写法中的“灵”字往往是由上方的“大”字和下方的小人形象组成,而“官”字则由上方的“宀”字和下方的“目”字组成。
在语言中,例句常常被用来解释和说明一个词的用法。以下是一些关于“灵官”的例句:
与“灵官”相关的组词包括“灵异”、“灵感”、“官员”。
与“灵官”相近义的词有“灵秘”、“神职”。
与“灵官”相反义的词可以是“凡人”、“世俗”。
败谷保标搏刀嘲噱成吉思汗陵调伏雕栾绮节钓声飜飞泛流风行电照该死假节侯件把鮆酱鯨吸金星礜石酒几积心开兑穅糟克勤跨虎枯木老成见到老面子拉朽摧枯礼籍历命慢戏贸迁淼茫冥迷明耀摹捉陪待凭肩语轻荑劝厉鬈毛丧胆亡魂沈覆时不可失庶卉淑旂述咏讼灵肃庄太平引桃花色天苞天诔甜言推及惋叹温宿霞表箫笛校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