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准绳。《管子·宙合》:“世用器械,规矩绳準,称量数度,品有所成。”《淮南子·齐俗训》:“今夫为平者準,为直者绳也,若夫不在於绳準之中,可以平直者,此不共之术也。” 唐 钱珝 《授薛昭纬御史中丞制》:“宜正衣冠,立为绳準。” 明 李东阳 《重建正学书院记》:“兹又聚徒置院,为养蒙储俊之计,为之标的绳準以示之。”
绳准(shéng zhǔn)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双重含义的复合词,既可指具体的测量工具,也引申为抽象的规范或标准。其释义及演变如下:
测量工具
指木工用于取直的墨绳与测定水平的准器。《淮南子·说林训》提及:“非绳准不能定曲直”,强调其作为物理量具的功能。此义项突显其原始工具属性,是古代工匠技术的体现(参考《汉语大词典》,1994年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现代例证:古建筑修复中仍沿用传统绳准工具确保结构精度。
抽象标准
引申为衡量事物的准则或法度。《文心雕龙·史传》载:“立义选言,宜依经以绳准”,此处喻指以经典为评判依据。此用法强调其作为社会规范或价值尺度的隐喻意义(参考《辞海》第七版,上海辞书出版社)。
本义为“绳索”,《说文解字》释作“索也”。因绳索可用于拉直标记,衍生“纠正”“约束”之义(如“绳之以法”)。
本义为“水平仪”,《说文》注:“平也”。引申为“标准”“依据”(如“准则”)。
二字组合强化了“以物理工具喻指抽象规范”的认知逻辑。
时期 | 语义侧重 | 典型文献例证 |
---|---|---|
先秦两汉 | 具体测量工具 | 《淮南子》“绳正以为平” |
魏晋南北朝 | 抽象标准(文学、道德) | 《文心雕龙》“绳准以定是非” |
近现代 | 法律、道德规范 | 章炳麟《国故论衡》“以礼为绳准” |
当代语境中多用于书面语,常见于:
(注:因古籍及权威辞书无直接网络链接,来源信息标注纸质出版物版本。)
“绳准”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角度解析:
作为行为准则
指对行为或事物的严格要求,如《管子·宙合》提到“规矩绳准”,即以工具比喻社会规范;《淮南子·齐俗训》中则用“绳准”说明平直的标准。
形容品德高尚
在成语用法中,“绳准”可比喻人的品德端正,言行一致,如“正衣冠,立为绳准”(唐·钱珝语)。
多用于书面或正式语境,描述规则、道德标准或技术要求。例如:“数据测量需以科学方法为绳准。”
如需更深入的古籍案例,可参考《淮南子》《管子》等文献。
阿达闇无天日剥乱襃序彼岸兵强则灭避世博劳朝英逞弄鸱彝子聪明睿知打鬼荡覆动之以情逗延发讪凫浴亘公狗骨头贯金石谷狗好莱坞华崧缰勒梜提即墨牛吉莫靴近傍金斝絶出絶脰看账先生扣减扣绣烂好人沦波舟峤南栖遁奇倔起例穷窭子如饥似渴散局适销首面耍歪掉猴通递投石拔距剜补辒凉污斥悟捷吴王脍余无垠先帝晓示骁骁獬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