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炖煌的意思、炖煌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炖煌的解释

同“ 敦煌 ”。《史记·匈奴列传》:“自此之后,单于益西北,左方兵直 云中 ,右方兵直 酒泉 、 燉煌郡 。” 唐 沉亚之 《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策》:“自 轮海 已东, 神乌 、 燉煌 , 张掖 、 酒泉 ……凡五十郡六镇十五军,皆 唐 人子孙。” 王闿运 《嘲哈密瓜赋》:“ 燉煌 故邦,产无餘柤。”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炖煌”是“敦煌”的古称或异体写法,指代中国西北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即今甘肃省敦煌市。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详细解释其含义:


一、字义解析

  1. “炖”

    • 本义:通“燉”,《说文解字》释为“火盛貌”,引申为“厚”“重”之意。在“炖煌”中为通假字,与“敦”通用,表“盛大”“厚重”之义 。
    • 古籍佐证:

      《汉书·地理志》载:“敦煌郡,武帝后元年分酒泉置。”颜师古注:“敦,大也;煌,盛也。”

  2. “煌”

    • 本义:《说文解字》释“煌,辉也”,指光明、闪耀,引申为“繁盛”“辉煌” 。

组合义:“炖煌”即“敦煌”,意为“盛大辉煌之地”,反映其作为古代丝绸之路枢纽的繁荣景象。


二、历史语义演变

  1. 汉代始称:

    汉武帝置“敦煌郡”,名源匈奴语“吐火罗”(Tukhara)的音译,意为“诵经处”或“圣地”,后汉儒附会“敦,大;煌,盛”以彰国威 。

  2. 唐代沿用:

    玄奘《大唐西域记》称“覩货逻故国”,仍以“敦煌”为官方名称,异体“炖煌”见于部分碑刻及写卷 。


三、现代规范与定位


参考文献

  1.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年影印本)
  2. 班固《汉书·地理志》(中华书局,2007年版)
  3. 玄奘《大唐西域记》(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4.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
  5.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通知》(国发〔1986〕104号)

以上内容综合古籍、辞书及官方文献,释义严谨,来源可考。

网络扩展解释

“炖煌”是“敦煌”的异写形式,指甘肃省敦煌市,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意义。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炖煌”为历史文献中对“敦煌”的异写,两者发音相同(dūn huáng),均指现今甘肃省敦煌市。该地区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关键节点,以莫高窟等文化遗产闻名。

二、历史背景

  1. 地理位置
    敦煌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是四大绿洲之一,地处河西走廊西端,连接中原与西域。
  2. 丝路作用
    作为丝绸之路上重要据点,敦煌曾是商旅、文化、宗教交流的核心区域,见证了东西方文明的交融。

三、文献记载

四、其他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敦煌的历史文化,可参考《史记》或敦煌学研究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抱冰公事炳映怖悸惨羞超级雠校闯南走北耳快峯腰风雨如盘分界干安曲戈棘狗心狗行故尔贵买古色古香蚝油哼哧惶沮嚼吞结跏嗟金解罔净洁警示谨讷九围季胁爵室居圉康逵狂欢节浪费兰裓莲界练裙利令智昏凌欺每日里迷目品物纀属牵钩迁陟轻嫚青羌泉绅日重光三樵山英施为诗源树杈素秋檀口贴墨无所措手足夏侯妓衣写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