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吏禄的意思、吏禄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吏禄的解释

(1).官吏的俸禄。《史记·平準书》:“量吏禄,度官用,以赋於民。”《汉书·王莽传中》:“﹝ 天凤 三年﹞五月, 莽 下吏禄制度……僚禄一岁六十六斛,稍以差增,上至四辅而为万斛云。”

(2).指吏禄制度。 宋 沉括 《梦溪笔谈·官政二》:“天下吏人,素无常禄,惟以受賕为生,往往致富者, 熙寧 三年,始制天下吏禄,而设重法以絶请託之弊。”

(3).官吏的禄位。 唐 韩愈 《送牛堪序》:“登第於有司者,去民亩而就吏禄,由是进而累为卿相者,常常有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吏禄"是古代汉语中的复合词,由"吏"和"禄"二字构成,专指官吏的俸禄制度。《汉语大词典》将其解释为"官吏的俸给",具体包含以下三个层面的含义:

一、分字释义 "吏"指在官府任职的基层办事人员,《说文解字》记载"吏,治人者也",强调其管理职能;"禄"本义为天子赐予的粮食,《礼记·王制》注疏称"禄,所受食",后延伸为官员的固定收入。

二、制度特征 作为古代官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吏禄制度具有等级性特征。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汉代官吏俸禄按"石"计量,从二千石(郡守级)到百石(佐吏级)共分十六等。唐代实施"职田制",按《通典·职官典》所述,九品官可获职田二顷,作为俸禄补充。

三、社会功能 《新唐书·食货志》揭示,吏禄具有"养廉防贪"的治理意图,所谓"禄禀其官,然后能治人"。宋代王安石变法时,通过《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提出"增吏禄以养其廉"的改革主张,反映出俸禄制度与吏治清明的关联性。

网络扩展解释

“吏禄”是古代汉语中的复合词,主要包含以下三层含义:

  1. 官吏的俸禄
    指官员任职期间获得的薪资或物质待遇。例如《史记·平准书》提到“量吏禄,度官用,以赋於民”,表明俸禄需根据国家财政情况调整。汉代王莽时期曾制定“吏禄制度”,规定不同级别官员的年禄从66斛到万斛不等(《汉书·王莽传中》)。

  2. 吏禄制度
    特指古代针对官吏俸禄制定的法规体系。宋代沈括《梦溪笔谈》记载,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推行“天下吏禄”制度,通过规范俸禄和严惩受贿来整顿吏治。

  3. 官吏的禄位
    广义上指官员的职位和待遇,强调其社会地位与经济保障的结合。例如《汉书》提到“僚禄一岁六十六斛”,既包含俸禄也涉及职级划分。

补充说明:
“吏禄”一词常见于史书和典章制度文献,不同朝代的具体标准差异较大。例如汉代以粮食(斛)为计量单位,宋代则结合货币与实物发放。这一制度演变反映了古代国家治理中对官吏经济保障与廉政建设的平衡考量。

别人正在浏览...

白没本州别具只眼玻罩哺露车螯尺一牍酬对怆怆垂亡春画踧踖不安大人物砥节励行鼎列顿瘵多能多艺梵云妃嫔風監抚绥万方割制孤偾规欲贵州省孤技回抱回念回雁峰降致浇散交食搅屎棍惊破金鲫局面具题据虚坤车老学菴琉球群岛率循马佣迷戏呢羽瓯脱奇邪热障十二时神蒜钵子锁骨观音琐闻俗仪踏鼓彤襜颓阤文人相佯小检小沙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