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排列火炬。 唐 皮日休 《叉鱼》诗:“列炬春溪口,平潭如不流。”
(2).古代朝觐会同、郊庙祭飨等大礼时列于门内的火炬。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评诗》:“《年谱》谓 天寳 十载时 林甫 在相位,盍簪列炬之盛。”
“列炬”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释:
排列火炬
指将火炬整齐排列的场景,常用于描述古代仪式或活动中的照明布置。例如唐代诗人皮日休在《叉鱼》中写道:“列炬春溪口,平潭如不流”,描绘了春夜溪口排列火炬捕鱼的景象。
古代礼仪中的门内火炬
特指古代举行朝觐、祭祀等重大典礼时,陈列于门内的火炬,象征庄重与威仪。宋代王应麟《困学纪闻·评诗》提到“盍簪列炬之盛”,即通过列炬烘托典礼的隆重氛围。
补充说明
该词多用于文学或历史语境,现代使用较少。其核心意象是通过火炬的排列,体现仪式感或特定场景的视觉效果。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典》《困学纪闻》等典籍。
《列炬》(lì jù)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指从事教书育人的行为,也可理解为教育和指导他人的尊称。
《列炬》的拆分部首分别是“立”和“火”,其中“立”是上部偏旁,“火”是下部偏旁。这个汉字一共包含了6笔。
《列炬》这个词源于《红楼梦》中的一句话:“巧学红楼梦,巧营枕上书,火上独记器,楚囚自列炬。”意思是指贾宝玉被囚禁时,用一根蜡烛作为书写工具,继续学习和写作。
在繁体字中,把《列炬》写作「列炬」。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可以将《列炬》写作「列﹒炬」。这种写法使用了小数点符号来分隔上下两个部分,以凸显每个部分的独立性。
他为人师表,为后人树立了一个《列炬》。
列果、列宝、列名、列女、炬天、炬火。
灯烛、指南针、领路人。
迷路、失导、误人。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