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鄙讷的意思、鄙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鄙讷的解释

鄙野迟钝。《旧唐书·李百药传》:“正色直言,虚心受纳,不简鄙訥,无弃芻蕘, 帝尧 之求諫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鄙讷”是由“鄙”与“讷”两个单字组合而成的汉语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向个体的言行表现特征。根据汉语权威词典解释体系,可作如下分层解析:

1. 基本释义

“鄙”在《汉语大词典》中指粗俗、见识浅薄,《说文解字》载其本义为“五酂为鄙”,后引申为品质低劣或举止不雅;“讷”出自《论语·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特指言语迟钝、不擅表达(来源:《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二者结合后,“鄙讷”描述个体兼具粗俗鄙陋与言辞笨拙的双重特质。

2. 词源流变

该词最早见于南北朝文献,如《南齐书·文学传》中“质性鄙讷,不为时赏”,用于形容寒门士人的社交困境(来源:《辞源》第三版)。至唐宋时期,词义逐渐聚焦于对内在修养与外在表达能力的综合评价,如朱熹《朱子语类》批判“鄙讷之徒”缺乏儒家君子风范。

3. 现代用法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将其界定为书面语色彩浓厚的贬义词,多用于学术评论或文学描写,例如:“其人虽勤勉,然言行鄙讷,难膺重任”(来源:《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年)。在语义强度上,该词较“笨拙”“木讷”更具对人格价值的否定性判断。

4. 近义辨析

与“拙朴”“憨直”等中性词不同,“鄙讷”隐含社会阶层批判意味,近义词“粗鄙”“愚讷”均侧重单一维度,而本词强调综合性的负面评价。反义词体系则包含“隽爽”“敏辩”等肯定性表达(来源:《古代汉语词典》第二版)。

网络扩展解释

“鄙讷”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拼音:bǐ nè
注音:ㄅㄧˇ ㄋㄜˋ
词义:形容人鄙野迟钝,即因见识浅薄或出身乡野而显得愚钝、不善言辞。


二、单字拆解

    • 本义指边远地区(如“边鄙”),引申为粗俗、浅陋(如“鄙陋”“鄙俗”),或表示自谦(如“鄙人”)。
    • 指言语迟钝、不善表达(如“木讷”“口讷”)。

组合后,“鄙讷”强调因环境或见识局限导致的言行迟钝。


三、文献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旧唐书·李百药传》:

“正色直言,虚心受纳,不简鄙讷,无弃刍荛,帝尧之求谏也。”
意为:君主应严肃直言、虚心纳谏,不因进言者粗鄙迟钝而轻视,如同尧帝求谏的态度。


四、使用场景


五、相关词汇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旧唐书》原文或权威汉语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暗哨拜意北河奔注弊漏步人后尘察捕刬恶锄奸昌门朝蜏成谋重裀悼心疾首封赋俯步钢针感印谷帛国钧呵佛駡祖黄钺戽篼监戒瞯然接轨井井啾耳局骥剧旁恳志浪子冷蔑灵署龙行虎步鸣冤叫屈跑狗朋识平坡迁善七大夫歧黄企矩青牛弃亲鬈心去痛攘手赛因斯三座大山实妈儿簭人石塘衰气拴马桩松髯贴板通阔头槎歪蹄泼脚纬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