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诗文中字词音节的对偶。 宋 欧阳修 《<苏氏文集>序》:“见时学者务以言语声偶摘裂,号为时文,以相夸尚。”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四:“七言排律创自 老杜 ,然亦不得佳。盖七字为句,束以声偶,气力已尽矣。” 清 侯方域 《南省试策》:“夫教令詔誥之文,体在典重,今也非鄙俚则声偶矣,是其病为褻为凟。”
“声偶”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文学领域,指诗文中字词音节的对偶。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定义
“声偶”强调诗文创作中字词在音节上的对仗与呼应,属于修辞手法的一种。其核心在于通过音节的匹配,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形式美。
历史文献引用
与普通对偶的区别
普通对偶侧重语义或词性的对称,而“声偶”更注重音节层面的协调,例如平仄、押韵等声韵规律的运用。
应用与争议
声偶在骈文、律诗中常见,但过度追求可能限制内容表达。清代侯方域曾指出其弊端,认为教令类文体若滥用声偶,会显得轻浮不庄重。
总结来看,“声偶”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种形式化的修辞手段,需在音韵美与内容表达间寻求平衡。
声偶,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音韵相同、音节结构相似或相同的词语。该词可拆分为“声”和“偶”两个字。下面将详细介绍声偶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1. 拆分部首和笔画:
声(部首:耳,形声字,共8画)
偶(部首:亻,形声字,共11画)
2. 来源:
声偶一词源于古代汉语,最早出现在《诗经》中。在《诗经》中,声偶主要用于形容音韵悦耳的诗句。
3. 繁体:
声偶的繁体字为「聲偶」。
4.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声偶的写法与现代基本相同。
5. 例句:
他们唱歌时频繁地使用了声偶,给人一种优美的感觉。
6. 组词:
声调、偶像、偶然、声音。
7. 近义词:
音偶、谐音、谐韵。
8. 反义词:
异音。
以上就是关于声偶的意义、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的介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