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约束检点。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十:“ 韩熙载 才名远闻……畜声乐四十餘人,闲检无制,往往时出外斋,与宾客生徒杂处。”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尺牍新钞》:“ 吴曰庸 第 《与友》‘前人著《翦灯餘话》,遂以此妨瞽宗之祀。一朝臣於公会处出此书,亦为物类所鄙。此不过 唐 小説之流,而识者犹惜闲检如此。’”
“闲检”一词在不同文献中含义存在差异,需结合权威性较高的资料综合分析:
约束检点(主流解释) 主要源于宋代《玉壶清话》及清代《冷庐杂识》等文献记载,如描述韩熙载“畜声乐四十余人,闲检无制”,此处“闲检”指行为缺乏约束。汉典《闲的解释》也提到“闲”字有限制、约束之意,“检”指检点,组合后强调对言行的规范。
无所事事(少数解释) 部分低权威性网页(如)将其解释为“没有任务的状态”,但缺乏古籍用例支撑,可能与“闲”字的常见含义混淆。
建议优先采用第一种解释,尤其在古文阅读中。例如《玉壶清话》用“闲检无制”批评韩熙载放纵不羁,反向印证“闲检”本义应为自我约束。若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汉语大词典》或《辞源》等权威辞书。
闲检是一个汉字词语,主要指的是在闲暇之时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检讨的行为。闲检通常是指审视自己的行为、言语和思想,并对其进行评估和改进。
闲检的拆分部首是门和心,其中“门”作为左部,而“心”作为右部。闲检总共有11画。
《闲检》一词最早出现在明代杨慎《齐东野语》一书中。在此书中,杨慎通过“闲检”来描述一种自我检讨的修身之道。
闲检的繁体字为閑檢。
在古时候,闲检的写法有所变化。早期的写法中,闲检的“检”字是由“佥”字和“心”字组合而成。
1. 每天晚上,我都会闲检自己的行为,看看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2. 他经常进行闲检,以保持自己的修养和道德。
闲适、闲暇、检点、检视
反思、自省、自我反省
随意、漫不经心、不检点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