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赏善罚恶的意思、赏善罚恶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赏善罚恶的解释

[reward the good and punish the wicked] 奖赏好的,惩罚坏的

详细解释

谓赏赐善人善事,惩罚恶人恶事。《诗·小雅·瞻彼洛矣序》:“《赡彼洛矣》,刺 幽王 也。思古明王能爵命诸侯,赏善罚恶焉。”《汉书·贡禹传》:“ 孝文皇帝 时,贵亷絜,贱贪污,贾人赘壻及吏坐赃者皆禁錮不得为吏,赏善罚恶,不阿亲戚。”《旧唐书·魏元忠传》:“ 元忠 乃亲附权豪,抑弃寒俊,竟不能赏善罚恶,勉修时政,议者以此少之。” 鲁迅 《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我能在大众面前,冠冕堂皇地阅看的,是《文昌帝君阴骘文图说》《玉历钞传》,都画着冥冥之中赏善罚恶的故事。”亦作“ 赏善罸否 ”。《隶释·汉平都相蒋君碑》:“赏善罸否,宽猛协中。”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赏善罚恶”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成语,其核心含义是指对善良、正义的行为给予奖赏,对邪恶、不义的行为进行惩罚,以此彰显公正、维护社会秩序。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1. 基本释义:

    • 赏: 奖赏,奖励。指对有功绩或良好行为的人给予物质或精神上的鼓励。
    • 善: 善良,善行。指符合道德规范、有益于他人或社会的行为。
    • 罚: 惩罚,处罚。指对有过错或恶劣行为的人施以制裁。
    • 恶: 邪恶,恶行。指违背道德规范、损害他人或社会的行为。
    • 整体含义: 奖励善良的行为,惩罚邪恶的行为。这是社会治理、法律实施以及道德评判中一个根本性的原则,旨在扬善抑恶,维护公平正义。
  2. 出处与典籍依据:

    • 该理念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有体现,是法家、儒家等学派共同推崇的治国理政和社会治理原则。
    • 法家典籍: 法家尤其强调“赏罚分明”。例如,《韩非子·有度》中提到:“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赏罚必须公正无私,不论身份高低。
    • 儒家典籍: 儒家虽重德治教化,但也认同赏罚作为辅助手段的必要性。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论述天道时,也隐含了“赏善罚恶”的天道观,认为天会对人世间的善恶做出回应。
  3. 用法与语境:

    • 社会治理: 指国家法律、规章制度的核心功能之一,即通过明确的奖惩机制引导人们向善,遏制恶行。例如:“一个健全的法治社会必然遵循赏善罚恶的基本原则。”
    • 道德评判: 用于表达对是非曲直的判断,认为善行应得到肯定和回报,恶行应受到谴责和制裁。例如:“民间故事中常有神仙下凡,赏善罚恶的情节。”
    • 文学艺术: 是许多文学作品(如公案小说、侠义小说)和影视作品的主题,塑造清官、侠客等形象时常用此理念。例如:“这部武侠小说的主旨就是歌颂侠客们替天行道、赏善罚恶的精神。”
    • 宗教观念: 在一些宗教信仰中(如道教、民间信仰),神明或天道也被认为具有赏善罚恶的功能,是因果报应思想的体现。
  4. 文化内涵与重要性:

    • 公正的基石: “赏善罚恶”是社会公平正义最直观的体现。它明确了行为与后果之间的对应关系,使人们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从而建立起对社会规则的基本信任。
    • 秩序的保障: 通过有效的赏罚机制,可以激励人们遵守社会规范(法律、道德),主动行善,抑制作恶的冲动,从而维护社会的基本秩序和稳定。
    • 道德的导向: 它为社会树立了清晰的价值标杆,告诉人们什么是值得推崇的(善),什么是必须反对的(恶),具有强大的道德教化作用。
    • 理想的追求: 它代表了人们对一个公平、有序、良善社会的普遍向往和追求,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
  5. 现代意义: 在现代社会,“赏善罚恶”的原则依然至关重要:

    • 法治建设: 要求法律体系必须公正、透明,真正做到有功必赏、有罪必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社会治理: 不仅依靠法律,也需通过社会信用体系、道德表彰、舆论监督等多种方式,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赏善罚恶机制。
    • 公民意识: 鼓励公民见义勇为、乐于助人(赏善),同时勇于揭露、抵制不法行为和不道德现象(罚恶)。

“赏善罚恶”是一个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蕴含深刻治理智慧和道德理念的成语。它强调通过公正的奖惩来区分善恶、引导行为、维护秩序、彰显正义,至今仍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核心原则之一。其权威性建立在历代典籍的论述和社会长期实践的基础之上。

网络扩展解释

“赏善罚恶”是一个汉语成语,指通过奖赏善行、惩罚恶行来维护社会道德与秩序。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该成语由“赏善”和“罚恶”两部分组成,意为奖励善良的人或行为,惩治邪恶的人或行为。其核心在于通过明确的奖惩机制引导社会向善,例如在法律、道德规范中的应用。

2.出处与历史渊源

3.应用与意义

4.结构与用法

示例参考

《云笈七签》提到“行善益算,行恶夺算,赏善罚恶,毫分无失”,进一步说明其传统道德观中的重要性。

别人正在浏览...

半流质半自耕农碧竪鄙县拨弄部院常论长随带驮子乘间抵隙乘骑齿牙为猾单欵菄风断喝方纪非谤奋勇争先改成工资总额贵好呵诟河事花肤僵坠解徽矜才使气金甖禁约巨屏渴爱劳资类比令正龙祠吕霍马表明早南画内陷蒲姑前呼后拥切理餍心庆问穷囚杞梓之林师兵是否束裹疏间说议儵爚搜田韬颖嗢石兰温绎兀底律无量塔无为而成宵逸下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