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违背天性。《列子·杨朱》:“尊荣则逸乐,卑辱则忧苦。忧苦,犯性者也;逸乐,顺性者也。”
"犯性"在现代汉语中属于方言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因外界刺激导致性格突然改变或情绪失控的状态。根据汉语词汇学分析,该词呈现以下语义特征:
一、词源构成 "犯"字取《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发作、显露"之义(商务印书馆,2020),"性"指人的本性或脾气,组合后形成动宾结构,表示本性的异常显现。这种构词方式与"犯病""犯浑"等词具有相同语法特征。
二、现代语用特征 在北方方言中多用于描述两种情况:①动物发情期的躁动表现,如《河北方言志》记录的"驴犯性"现象(河北人民出版社,2017);②人类情绪失控,常见于"酒后犯性"等表达,特指酒精作用下的人格失态。
三、语义演变 该词在《北京土语辞典》(北京燕山出版社,2018)中标注为三级方言词汇,其使用频率呈地域性衰减趋势。现代汉语普通话语境下,更多被"情绪失控""性格突变"等标准表述替代。
四、认知语言学视角 从概念隐喻理论分析,"犯"字激活了"疾病发作"的源域映射,将心理状态异常类比为生理疾病发作,这种隐喻机制常见于汉语情绪类词汇构造(《认知语言学与汉语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
“犯性”是一个汉语词汇,以下为其详细解释:
如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列子·杨朱》原文或汉语词典相关条目。
榜船豹月乌步舆超度程序控制驰薄闯劲翠织成蹈汤赴火點點搠搠遏障法律意识舫舟梵席奉己改操古代东方古驲汉剧患累伽黎涧沟戛玉敲金寂寥金窗镜鉴夸人窥孔困殆枯树生花枯藤杖乐衎乱谈茫然自失瞒天瞒地朦瞽绵绵民语劘上沐仁浴义泞潦繁驵潜遘敧倒清馨失溜疎剌誓日指天水星思想方法竦恧太史令贪口讬踪忘归草瀇滉惟藩文山闲距西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