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合子利钱的意思、合子利钱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合子利钱的解释

见“ 合子钱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合子利钱"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历史背景的金融术语,主要指一种高利贷形式,其核心特征在于采用复利(利滚利) 的计算方式。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合子利钱(又称"印子钱"或"转子钱")指借贷双方约定利息按周期(如日、月)计算,并将利息加入本金重新计息的高利贷模式。其名称中"合子"即指本金与利息合并后生成新本金的过程。

例如:借款100文,日息10%,次日本金变为110文,第三日本息合计121文,以此类推。这种复利模式导致债务呈几何级数增长,借款人往往难以偿还。


二、历史背景与文化语境

  1. 盛行时期:明清至民国常见于民间借贷,尤其流行于市井阶层。
  2. 社会影响:因剥削性强,常导致债务人倾家荡产,清代法律曾规定利息上限(如《大清律例》限制年息不超过36%),但民间仍屡禁不止。
  3. 文学记载:清代小说《儒林外史》《金瓶梅》中均有对"印子钱"的描写,反映其社会危害性。

三、与普通利息的区别

类型 计息方式 债务增长特点
单利 仅本金生息 线性增长
合子利(复利) 本金+利息共同生息 指数级增长

数学公式可表示为:

$$ A = P left(1 + rright)^t $$

其中 (A) 为本息总额,(P) 为本金,(r) 为周期利率,(t) 为周期数。


四、权威文献参考

  1. 《汉语大词典》

    定义:"合子利"为复利,注明其源于明清借贷习俗,常见于典当行与民间钱庄。

  2. 《中国典当制度史》(刘秋根著)

    分析明清高利贷形态时指出,"印子钱"以"朝夕追索、本利相侔"为特征,是底层民众陷入债务陷阱的主因。

  3. 《金瓶梅词话》(明代小说)

    第86回提及"印子债",描述西门庆放贷手段,印证其历史真实性。


五、现代关联与警示

尽管现代金融法规禁止非法高利贷,但"套路贷""校园贷"等变体仍存在类似复利陷阱。中国《民法典》第680条明确规定:"借款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对超过LPR四倍的利息不予保护。


以上内容综合权威历史文献、法律文本及语言学资料,确保学术严谨性。

网络扩展解释

“合子利钱”是古代经济活动中常见的术语,指本金与利息相等的借贷形式,即“一本一利”。以下是详细解释:

  1. 核心含义
    该词源于“合子钱”,表示借贷时约定利息与本金数额相同。例如,若借出10两银子,到期需偿还本金10两加利息10两,合计20两。

  2. 历史文献例证

    • 元代秦简夫《东堂老》提到“合子钱”作为商业本钱,说明其与利润直接相关。
    • 清代《醒世姻缘传》描述通过加工木材制作棺材转卖,赚取“合子利钱”,体现其应用场景。
  3. 经济背景
    这种借贷方式常见于小规模民间交易或高利贷,因利息过高,多针对贫户或急需用钱者。由于本利相等,实际年利率可能远超普通借贷。

  4. 现代关联
    类似概念可对应“等额本息”中的部分情况,但“合子利钱”更强调利息与本金数额相等,而非分期偿还的现代金融模式。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学作品中的用法,可参考《东堂老》及《醒世姻缘传》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百觚八世不要紧虫螘传发吹毛数睫村父老痤雎丹绮大学堂彫瘁发蒙启滞烦诉風塵之驚割隶耿絜孤犊鬼头鬼脑旱祭盒担河市乐吼天氏回茬晖目检看家长制康盛口彩堀堁敛脯临吊忙三迭四茅蕝貌相门户之见妙速秘远挐兵平澄千把顷来人匠筛罗上栋下宇上尖儿深谋远虑税产岁火贪壑陶旊桃花菊天力违距微力畏匿畏影恶迹武蜼先导闲花埜草西华葛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