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守兼的意思、守兼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守兼的解释

谓正职出缺,由他官暂时代理。《汉书·王莽传中》:“县宰缺者,数年守兼,一切贪残日甚。” 颜师古 注:“不拜正官,权令人守兼。”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守兼”是汉语中一个较为少见的合成词,由“守”与“兼”二字构成。根据《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修订版)的释义,“守”指坚守、遵循,如“守节”“守信”;“兼”则表同时具备或承担多项事务,如“兼任”“兼顾”。两字组合后,“守兼”可解读为“在坚守某一原则或职责的同时,兼顾其他事务”的复合行为,常见于古代文献中描述官员或士人的职责态度。

在中国古代典籍《礼记·大学》的注释文献(中华书局,2018年校勘本)中,曾提及“君子守其本而兼济天下”,可视为“守兼”概念的延伸表达,强调在固守道德根基的基础上拓展作为。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重印版)中亦以“守兼之志”形容文人既专注学问又关怀社会的双重精神。

需说明的是,“守兼”未被现代规范性词典(如《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单独收录,其语义需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建议使用者参考《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2016年版)中“守”“兼”分项释义,或查阅《故训汇纂》(中华书局,2003年版)等专业工具书以获取更详尽的古义解析。

网络扩展解释

“守兼”是古代官制中的术语,指正职官员空缺时,由其他官员暂时代理职务。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守兼”由“守”和“兼”组合而成:

其核心含义是正职出缺时,由副职或其他官员临时接管并履行职责,属于古代官僚体系中的权宜安排。


二、历史出处与应用

  1. 文献记载
    该词最早见于《汉书·王莽传中》:“县宰缺者,数年守兼,一切贪残日甚。”颜师古注:“不拜正官,权令人守兼。”
    说明汉代已有此制度,且长期代理可能引发贪腐问题。

  2. 实际案例
    如唐代李渊任“并州留守兼晋阳宫宫监”时,实际政务由裴寂代理,体现了“守兼”的职权分离特点。


三、使用场景

  1. 官职代理:多用于地方官员(如县令、州官)空缺时的临时委派。
  2. 军事职务:部分文献中亦涉及军事职务的代理,如“攻守兼备”等引申用法。

四、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书》原文或唐代官制研究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阿剌吉百尺楼弁论标征渤海布设才格齿迹侈忲冲压楚怀刺竹大发展诞静大润丁亥定门度己以绳丰祠奋勇前进负屈含寃拊手诟租寡凫单鹄滑碌碌降情坚忍不拔家支介白接舆九回曲均输科戒劳动节狸变理债煤精糜耗名节魔祟淖田旁杀妻服髯鬣桑螵蛸杓秉省垣社翁雨豕豞铜精头虱畏俯唯吾独尊文宗阁香炉峰崤崡小三韰惈缬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