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言通儒达士。《南史·贺瑒传》:“通儒硕学,復见 贺生 。今且还城,寻当相屈。”《南史·儒林传·顾越》:“弱冠游学都下,通儒硕学,必造门质疑,讨论无倦。”
"通儒硕学"是一个汉语成语,用于形容学识渊博、贯通古今的大学者。其详细释义如下:
一、字义分解与整体释义
通儒
指学识渊博、贯通诸子百家经典的儒者。"通"强调贯通古今、融会贯通的能力;"儒"本指儒家学者,此处泛指学识深厚的读书人。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10卷,第128页)
硕学
"硕"意为大、深远,"学"指学问、学识。"硕学"即指学问精深广博的学者。
来源:《辞海》(第6版,第1892页)
整体含义
形容学问贯通古今、造诣精深的杰出学者,兼具广博的知识体系和深厚的专业造诣。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1523页)
二、语源与用法
最早见于南北朝史书,如《南史·贺琛传》:"通儒硕学,复见贺生。" 用于赞誉贺琛的博学。
来源:《中华成语大辞典》(中华书局,第876页)
多作褒义,用于尊称在学术、文化领域有卓越贡献的大家,常见于历史文献及学术评价。
三、经典用例 《周书·儒林传》载:"乐逊……通儒硕学,为世所推。" 体现其作为学界权威的地位。
来源:《二十四史全译·周书》(汉语大词典出版社,第521页)
四、近义与反义词
权威参考来源:
“通儒硕学”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解释:
指知识渊博、明智达理的学者,强调学识与修养兼备。与“通儒达士”含义相近,但更突出学术造诣深厚的特点。
该成语在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多出现在文史类文献或正式评价中。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典故背景,可参考《南史》相关篇章。
白蚂蚁悲观失望蝉衣呈表陈實遗盗赤春埫塎创痕楚服垂典词翰客徂徕代偿代邸盗贼东西南北客鹅雏酒風行草偃工尺公史够劲管鲍交国家利益骨肉相连回略秽气焦脆集股靠泊课头孔子庙联续料料窕窕临阵脱逃履行邙山闷忿名不符实命钉女职蓬檐青岛全士撒刁三大营三台射缟设令申志谥宝双栖顺治踏槐田禄偎冬魏瓠危气瓮齑瓮里酰鸡无迺